驾驶员使用辅助驾驶出事谁担责,车企要承担责任吗?

2025-07-25 09:42  中国民商法律网

智能化是汽车工业发展的最新方向,其中最核心的就是辅助驾驶功能。各大汽车厂商都在技术、宣传等方面展开激烈竞争,消费者也在铺天盖地的宣传中对"智能驾驶""自动驾驶"的未来充满着期待。然而,不少消费者在实际使用辅助驾驶功能时,却发现实际效果与想象中的"自动驾驶"还有一定的距离。也有一些驾驶员因为过度信赖汽车的辅助驾驶功能而疏忽大意,引发交通事故。在社交媒体中,不少网友认为使用辅助驾驶发生交通事故,应该由车企来承担责任,那么现有的法律是如何评价此类问题的呢?对此,本文与大家分享当前关于辅助驾驶的法律规定。

一、辅助驾驶的法律界定

虽然目前各家汽车厂商都在宣传中给自己的辅助驾驶系统起五花八门的名字、使用各类精妙的广告宣传其辅助驾驶功能的强大。但从法律和专业技术标准的角度来看,这些辅助驾驶系统目前都处于相同的技术分类:"L0-L2级别"的自动化。这种级别划分来源于国家标准GB/T 40429-2021《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该标准规定了各个级别辅助驾驶需要满足的技术要求。根据该技术标准以及行业共识,目前市场上的车型均为L2级及以下。根据该标准,使用L0-L2级别的辅助驾驶系统时,用户仍然是汽车驾驶员,而非乘客。也就是说,在使用这些辅助驾驶功能时,驾驶员仍然是驾驶汽车的责任人,而非车机系统。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和《民法典》第1208-1217条的规定,在发生机动车交通事故时,由机动车使用人,即驾驶员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