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结语
目前辅助驾驶正在技术和商业应用领域如火如荼地发展,但通过上述分析可见,技术的进步与法律责任的界定并非完全同步。尽管智能驾驶技术日新月异,但在现行的法律框架与技术标准下,L2级别的辅助驾驶系统并未改变"人是驾驶主导"的核心本质。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与司法实践,驾驶员在使用辅助驾驶功能时,依然是车辆运行的第一责任人,因疏忽大意或过度信赖系统而导致的交通事故,需承担主要责任。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车企可以完全免责。其责任主要聚焦于《产品质量法》和《民法典》所规定的"产品责任"。如果辅助驾驶系统存在设计、制造或尤其是"警告"上的缺陷,例如因夸大宣传而未充分告知功能限制和风险,并与事故有直接因果关系,那么车企同样需要依法承担相应责任。
因此,对于广大消费者而言,在享受科技便利的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到当前辅助驾驶的技术局限性,切不可将其等同于完全的"自动驾驶",应始终保持专注,履行好驾驶员的注意和接管义务。而对于汽车厂商而言,在进行技术迭代与市场推广时,也必须承担起充分、明确地告知消费者产品性能边界和潜在风险的法律义务与社会责任,从而在源头上减少因误解而引发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