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血糖问题
近年来,我国糖尿病发病群体年轻化趋势明显。《英国医学杂志》调研结果显示,目前我国18至29岁人群中,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已达2%,30至39岁人群达6.3%。越来越多年轻人,甚至是还在学龄阶段的青少年,成为糖尿病患者。
为什么糖尿病开始找上年轻人?首先,是不良的饮食习惯。很多年轻人摄入过量的奶茶、蛋糕等甜食,以及高脂肪、高热量的食品,加重了身体负担,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此外,压力和熬夜也都是糖尿病的重要诱因。
预防糖尿病,关键还是在于节制与监测。提倡高纤维饮食、清淡饮食。此外,最好要养成定期监测血糖的习惯。
六、心理问题
有调查发现,处于18-34岁青年的焦虑平均水平高于成人期的其他年龄段,同时,这一年龄群体也是酒精、失眠或疼痛药物使用障碍发病率最高的群体。升学压力、婚恋人际、"996工作",等等,有太多因素可能成为当代年轻人患上心理疾病的"导火索"。
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时,首先要咨询心理医生,听取专业的建议。其次,尽量保持规律、健康的生活,因为这能令人保持心情愉悦,从而增强抗压能力。多吃富含镁的食物有助于缓解焦虑和疲劳,如绿叶蔬菜、坚果等。适当向朋友、专业人士等外界求助,避免滑入更消极的情绪中,才能更加从容应对心理问题。
03 自嘲,也努力自救的年轻人
虽然"脆皮"症状普遍存在,但大部分年轻人也有了一种"惜命"的养生意识。数据显示,中国健康养生市场规模已超万亿元人民币, 18-35岁青年人消费者占比高达83.7%。
健康理念逐渐增强是好事,但爱自己不仅仅是一张面膜、一杯红枣枸杞,养生应是日常"修行"。多关注身体状况,养成健康的饮食作息,从根本上强健体魄,才是改变"脆皮"的有效办法。少生气,少焦虑,节奏放慢一点,把身体放在第一位,健康才会守护在我们身边。
对于如求学、工作、婚育压力这类,导致年轻人"被动脆皮"的症结,社会大众尤其是身边人,也应给予年轻人们更多的理解与关心,为他们营造更加健康、具有支持性的生活环境和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