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张成刚京郑杭深四地调查:日结工待遇下降 零工提前回流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经济观察网 记者 田进最近两个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教授、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主任张成刚针对北京、郑州、杭州与深圳四地零工市场进行了调研。调研中,他发现零工们的薪资、流动性以及诉求等方面正在发生一些重要变化。
在位于郑州南三环和郑密路交叉口的零工市场,零工群体主要由从事建筑业日结工的大龄农民工组成,因为当地建筑业对农民工的招聘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导致大龄农民工在寻找工作上面临较大困难。在与零工交流过程中,张成刚遇到的从事体力工作的日结工最低薪资为9个小时80元。
北京马驹桥零工市场同样也面临岗位相对较少且日结工工价降低的困境。相比之下,在深圳龙华汽车站附近的零工市场以及杭州城东下沙路的零工市场,零工们在工价和工作内容上有更多的选择空间。
张成刚表示,整体上,大家普遍反馈今年比疫情之前更加困难。虽然7-8月期间还有一些零活可干,但之后工作机会越来越少。特别是最近,随着农忙结束和天气逐渐寒冷,又有一批劳动者涌入日结工市场,每天能真正找到零工岗位的人比例很低。
除此之外,零工市场也在出现变化。张成刚观察到,多项因素冲击下,深圳的"三和大神"亚文化现象(这里指聚集于深圳市的三和人才市场旁边打日结零工的"游民无产者",由于他们年龄小,熟悉互联网文化,所以通过网络创造出了一套属于自己的亚文化符号系统)已经逐渐式微。在郑州,因为找不到工作,相当一部分劳动者只能提前回到家乡。在北京,一部分劳动者因为没有挣到钱,仍然坚持在零工市场寻找机会。
每到一处零工市场做调研,张成刚都会遇到很多零工主动上前倾诉当下面临的一些困难。张成刚说:"相比于居民医保费用上涨和农村养老金过低,目前零工们最大的诉求就是拥有一份工作,很多人仍然是家里的顶梁柱。"
但是,这种现象也让他感到担忧。他说:"日结工作已经是很多零工就业的最后一站。除了这个选择,他们还能去哪里挣钱呢?我实在想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