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特斯拉似乎没有选择,根据财报数据,其一季度经营现金流为25亿美元,减去资本支出后的自由现金流骤降80%至4.4亿美元,远低于市场32.4亿美元的预期,相比去年四季度14.2亿美元的自由现金流减少10亿美元。
现金流的紧张使得特斯拉必须保持销量来获取足够的现金流维持运转,而想要维持销售则必须保持一定的价格竞争力,这也解释了特斯拉为何会在4月在美国市场两次降价。
价格战下,比亚迪是最大赢家
实际上,降价对于特斯拉的影响目前还只是盈利下滑的层面,但是对于被迫卷入价格战的不少国产新势力,恐怕就是生死攸关的问题了。
在特斯拉宣布降价一周后,赛力斯也宣布旗下问界系列车型降价3万元左右,成为了首个跟降的新能源汽车品牌。
此后一周内,小鹏汽车和零跑汽车两家也先后跟进,成为了最早一批加入价格战的造车新势力。
不过,与特斯拉不同的是,跟进降价的赛力斯问界、小鹏汽车和零跑汽车效果并不及预期,一季度销量"报忧"。
今年一季度,赛力斯集团新能源汽车销量为近2万辆,同比增长40.65%;其中赛力斯品牌销量为1.1674万辆,同比增幅131.44%。
虽然实现了同比大增,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问界系列首款车问界M5在去年3月初才开始正式交付,该同比增长更多地是对比此前的赛力斯SF5。
事实上,今年一季度,赛力斯品牌的交付量还比不上其去年最高交付月的数据。
去年10月,赛力斯交付了超1.2万辆。除此之外,去年8、9、12月,赛力斯的单月交付量也都突破了万辆。
与之相对的是,今年1~3月,赛力斯的月交付量分别为4490辆、3505辆、3679辆。
因为特斯拉和小鹏汽车产品定价区间更为接近,所以小鹏汽车"受伤"严重。
今年一季度,降价幅度达2万~3.6万元不等的小鹏汽车,仅卖出18230辆,同比下滑47%。
其中,3月份,小鹏汽车交付量仅7002辆,同比下滑54.6%;与同期理想汽车的2.08万辆、蔚来的1.03万辆相比,小鹏汽车的成绩单显然不够好看。
小鹏汽车给今年定下了近20万辆的销量目标,但一季度过去,小鹏汽车尚未完成全年目标的10%,未来的销售压力可想而知。
今年3月,零跑汽车交付6172辆,虽然较2月的3198辆几近翻番,但同比依旧下滑了38.6%。
今年一季度,零跑汽车累计交付仅10509辆,同比下滑51.3%,在最早一批跟进特斯拉降价的汽车品牌中同比跌幅最大。
乘联会数据显示,特斯拉中国3月批发销量(含出口)为8.9万辆,一季度批发销量近23万辆,看似形式一片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