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去旧身份未来怎么走
从近年来的业绩发展情况看,国新证券在经历"赖小民案"后,经营业绩一度遭遇重挫,但在近一年,已呈现重新恢复的态势。
据国新证券年报数据显示,合并口径下,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11.86亿元,同比下降63.66%,净利润亏损82.35亿元,同比减少82.82亿元。到了2021年,国新证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8.27亿元,净利润则扭亏为盈,为1.81亿元。
彼时,国新证券在2020年年报中指出,随着赖小民受贿、贪污、重婚案的开庭审理和宣判,中国华融对其任职期间激进经营、无序扩张造成的风险资产持续清理和处置,公司也开展了相关工作。同时,公司对风险资产进行了全面审视、评估及减值测试,当期确认了信用减值损失和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对经营业绩造成了非常重大的影响。直至2021年,国新证券在当年年报中提及,2020年减值计提后出现大幅亏损的不利形势下,迅速稳定局面,实现盈利。
此外,在经营业绩表现不佳的同时,国新证券在证券公司分类结果中的评级也遭遇滑坡。从近四年证券公司分类结果来看,国新证券在2017年的评级为AA级,至2018年下跌两级至BBB级,这一分类结果也持续至2020年。直至2021年,国新证券的评级再连降三级至CCC级。在2022年证券公司分类结果选择"一对一"披露的背景下,国新证券最新评级情况并未公开。
如今,随着股权变更完成,国新证券又该如何摆脱旧身份的阴霾,迎来发展新机遇?龚涛认为,国新证券要重新振作的首要任务是解决公司内部治理问题,因原华融证券管理层涉及"赖小民案"的人员众多,要消除影响且不波及公司正常运营的难度较大。其次则是新任控股股东在接手后的战略规划和布局问题,只有方向走对了,公司才能蒸蒸日上。
王剑辉也建议道,在当前管理层缺位的情况下,公司现有的管理层可以寻找一个过渡期的替代方案,如建议董事会短期兼任总经理或代行总经理职权,从而使各方面的决策能够有效进行。同时,在高风险业务领域如投行领域,出现违规的风险可能比较大,在这些领域,可以着重监管并进行自律管理。同时也可以考虑在过渡期内适当收缩战线。长远来看,国新证券的经营发展或应走差异化经营之路,沿着这一理念,在竞争力相对较强的领域集中有限资源实现突破,并依据相对优势逐步找到差异化生存空间,再拓展至其他相关领域。
国新证券也在其官网指出,展望未来,公司将积极融入国家战略部署和国有资本运营全局,聚焦金融工作"三大任务",秉承国新"国之脉、传承责任之脉,新致远、坚持创新发展"与证券行业"合规、诚信、专业、稳健"的核心价值观,以为国资央企提供差异化、一站式金融服务为宗旨,积极探索特色化、专业化、精品化发展之路。
北京商报记者李海媛郝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