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外桃源”来了新村民:乡村建设要情怀更要坚守(2)

2022-09-26 14:50     央广网

"起初我只想寻一处僻静之地,打造一个自己的开放式陶艺工作室,没想到最后承包了村里500多亩土地,整个村庄形成了一个有自我造血功能的生态闭环乡村综合体。"盛巧荣眯缝着眼笑道,"我是进村钓鱼,自己却被'钓'进了村。"

2021年,盛巧荣担任北安村乡创特派员,与当地村民联合成立曹家畈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流转村民130亩荒地种植水稻,20亩搭建马场,5亩荒地种植蔬菜。同时,承租村民家的7栋老房,改造了700余平方米的餐厅,500余平方米的陶瓷工坊和40间民宿。

村民的"儿子" 带着大家一起致富

如今的曹家畈,白墙灰瓦、亭台楼阁,池中鲤鱼畅快游行,房前屋后鸡犬相鸣,潺潺流水环绕屋舍。然而,五年前的曹家畈却是杂草丛生、人烟稀少,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剩下老年人留守村庄。

对于村里的变化,77岁的村民黄树青很是自豪。"我们这儿以前都是荒地,村里都是泥巴路,下雨天土坯房外面下大雨,家里下小雨。"黄树青摇着蒲扇,滔滔不绝。她说这一切都始于盛巧荣的到来。

2017年,盛巧荣成立合作社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改造村容村貌。他先后投资70多万元,无偿用于村庄环境改造:建造大礼堂,为村里红白喜事等活动搭建平台;道路硬化,修建水泥路和青石板,便利村民的出行;户户通水,村民再也不用挑水吃,家家用上了自来水;村庄亮化,村道屋檐安装线条灯和照明灯,让曹家畈的夜晚,热闹非凡;污水处理升级,水泥排水沟顺路而下,风清路明……

"小盛就像我儿子一样,他和我们村民好亲嘞!经常早上来村里给我们老人带包子吃,种的大米收成了每家每户会送上一袋,水库清塘家家户户都送鱼吃,平时送葡萄等水果,还送肉和皮儿给我们包饺子。"提起盛巧荣,黄树青老人竖起了大拇指。

"其实我们是带着使命感来到这个乡村的,'90后'和'00后'作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如果我们不来,乡村建设就断层了。"谈及为何执着在村里创业,盛巧荣如是说。

这是一间由村民老房子改造而成的餐厅。门口地上小块瓷砖拼成的"八五年建"记录着它的年代,700多平方米的面积被隔断成数个包厢,59岁的村民王水香端着菜穿梭在后厨和大厅之间。

"以前村里树多、毛竹多,我自己扛起几寸粗的树干就往山下背,那时候日子太苦了。现在在村里开的餐厅做做饭,一个月也有2000多块钱,上班还很轻松!多亏了小盛,他来了,村里不仅变美了,还热闹了起来。"王水香说。

"我们现在聘用的村民有50多位,他们可以帮忙餐饮住宿、种田种菜等各个板块。去年年底,我们给每个人发了两万多块钱,让大伙儿开开心心过个年。"盛巧荣说。

"这是我们自己养的土猪肉,这是土鸡蛋炒辣椒,这里还有我们村水库的小河鱼……"王水香热情地向游客介绍当地的特色土家菜,满桌的菜肴热气腾腾,喧嚣的烟火气抚慰人心。

"其实锅碗瓢盆也可以盛满'诗与远方',能让大家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我还是很有成就感的!"盛巧荣流露出一丝骄傲的神情。

夕阳之下的村中小路(央广网记者 王一凡 摄)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