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重要的是,小天才构建出一个密闭的儿童社交圈,圈子中唯一的通行密码就是小天才手表,其他产品无形中被排斥在外。同时,小天才的软件生态并不对微信、QQ等社交软件开放,这进一步提高了社交圈的藩篱。有媒体曾报道:"班上绝大部分同学都戴电话手表,其中一半是小天才,不买都进不了10后班级群。"
凭借高用户粘性和独特的社交圈,小天才牢牢抓住了10后用户群,"90后用QQ,00后用Soul,10后用小天才"并非虚言。截至2020年12月,小天才电话手表累计销量超过2000万台,占据儿童智能手表市场31.1%的份额,远超华为、360、小米等知名科技品牌,甚至被称为"儿童领域的苹果"。
但光芒之下,对小天才的争议一直没有停止。
小天才的漩涡
儿童教育硬件创新难度大,市面上产品同质化严重。为了吸引更多孩子,小天才只能在软件上下功夫,不断更新优化功能,但软件生态扩大后,其似乎并不具备与之相匹配的审核能力,这让超标软件有机可乘。而且,如何平衡功能多元和儿童保护,也一直是摆在小天才面前的难题。
近期,有消费者反映称,发现孩子在小天才T1儿童平板电脑应用商店内能搜索下载到多款含有血腥、暴力、犯罪的游戏。这类游戏无须注册,不限制在线时间,甚至家长端无法完全禁用。此外,部分漫画APP内容存在挑逗性的性暗示动作,"连成年人看到后都会面红耳赤"。讽刺的是,被曝光的这款产品在官网介绍中,宣称其设置了"严选商城",精选出0-12岁孩子所需的优质内容,每个内容上架前均进行安全检查。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提到,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健全防沉迷制度,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诱导其沉迷的产品和服务。《未成年人保护法》则明确规定,以未成年人为服务对象的在线教育网络产品和服务,不得插入网络游戏链接,不得推送广告等与教学无关的信息。可以看到,产品内容涉黄暴,小天才显然没担起应尽之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