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荣不死,能否收复燕云十六州?欧阳修:他很清楚,自己能做到(6)

2022-07-20 15:00     360kuai

内政致国中清明,让解决战略要地燕云十六州为辽国占领的问题有了基础。柴荣随后展开了对南方诸国的征讨,在大臣王朴的《平边策》中,主张先易后难,统一南方诸国后,再北上和契丹一较雌雄。但周世宗的志向和思虑并不全然同于王朴。

他攻后蜀,夺秦凤四州;三征南唐取淮南十四州,将一方霸主打得俯首称臣。随后,他并没有按《平边策》中的规划继续兼并诸国,而是对南方诸国采取了怀柔政策。虽然历史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柴荣的统一战争计划,但后人从前人的行为中自能够推断,他当时有一套不同于王朴的计划,并没有完全接受先易后难的战略思想。

而与这位英明神武的君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作为后周最主要对手--契丹的著名昏君辽穆宗。此时,辽国立国已数十年,领土广阔,全民皆兵。到了辽穆宗之手,由于赏罚无章,朝政不视,内部叛乱四起。若两国此时交战,胜负已明。柴荣深知这一点,辽国的内乱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他一开始便将赌注押在了向北方征伐。

而其后的发展也一如其所料,辽穆宗面对后周的大举北上竟然没有什么防御措施,仅仅是让辽军将领萧思温见机行事,自行抵御。由此可知,面对昏君庸将,做了充分备战的后周已经处于相当强势的位置。

欧阳修曾经这样评价过这段历史:"史家犹讥其轻社稷之重,而侥幸一胜于仓卒,殊不知其料强弱、较彼我而乘述律之殆,得不可失之机,此非明于决胜者,孰能至哉?诚非史氏之所及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有史家评价周世宗冒进行军,却不知道周世宗是个明于决胜之道的人,他判断敌我强弱、两国情势,知道此时正是夺回燕云十六州的大好时机,所以才力排众议,果断出兵,这又哪是这些史家能及。"这个评价足以为这段历史做一个盖棺定论,我们不妨做出这样的结论,只要假以时日,燕云十六州对柴荣而言是志在必得。只可惜,柴荣的寿缘已尽,燕云注定要失去。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