捻军这种起义军模式,虽然较为分散但是捻军的旗帜并非只是一种毫无价值的托词,事实上捻军所打出来的所谓"救我残黎,除奸诛暴 "的旗号并非毫无意义,虽然捻军的最初起源来自古代中国社会当中的江湖文化,但捻军所提出这一套团结一致对抗官府的理论思想其实是一种很被许多农民阶级接受的共识,结果这种农民阶级反叛思想随着捻军的起义一起兴起,而这种思想本身成功的造成了更多反叛者的出现。
此后,僧格林沁南下开始率领他的清廷精锐剿捻,在初期取得了很好的战果。但是捻军的防御与游击使得这位亲王越来越失去理智,不过在1863年清军还是成功取得了歼灭张乐行的雉河集之战的胜利。
但是情况在这之后,捻军与僧格林沁之间发生了反转,僧格林心剿捻越来越陷入僵局,而这个时候清王朝为了督促僧王加速剿捻,将其郡王之位再次封给了僧格林沁,而这种无功受禄其实反而是一种巨大的政治压力,僧格林沁开始越来越急于求成。
而捻军方面则发生了张宗禹的军事改革,张宗禹将大量的捻军步兵换成了骑兵部队,培养出了一支以骑兵为主的捻军作战力量,这支军队被史书称为"新捻军",而这支力量将不可一世的僧格林沁送上了覆灭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