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问题如何解决呢?在解决尉迟恭的问题上,李世民多少借鉴了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做法。刘秀登基之初,也遇到了打天下时武将为主的"功臣集团",与新朝建立推行文士治国后,"能臣集团"的尖锐冲突。不过刘秀没有学习他的祖先刘邦,将居功自傲的功臣们诛杀殆尽。而是采取了以"盛名厚禄"换朝中实权的策略。给功臣们分封世袭贵族称号,赏赐土地和丰厚的俸禄,以报答他们出生入死的开国之功,同时以"劝退"的方式,让他们将手中的国家治理权交给更适合的新人,明白留在朝堂明争暗斗,于国于己都没有好处,不如功成身退,即可享受生活,还能留下好名声。李世民对尉迟恭虽然使用的是"喝退法",但也保留了他开国元勋的荣耀,并保证了他退休后悠闲富足的生活。细品之下,这与那些拿了上市公司原始股,以顾问之名急流勇退的创业员工,感觉还真是大同小异。
三、团队不养闲人,保持长青需要体现价值
或许有人会说,你上面说的那些有点问题,尉迟恭可不是因为那些只知道躺在功劳簿上养尊处优的"创业员工",一直到他隐退,都是那个时代屈指可数的军事人才。况且,即便是"创业员工",跟随企业成长的案例也很多,并不都如你说的那样。
不错,尉迟恭确实有能力,如果当初他不是居功自傲,丧失了李世民的信任,当时才四十多岁的他,完全可以再为大唐江山征战几十年,将自己的才干充分体现,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但问题的关键是,他的能力,领导不敢用!一个不能带兵打仗、杀敌卫国的军人,留在军队里,和一把不能刨土的锄头有何区别?除了被同僚和下属说闲话,还有什么其他价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