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战略其实有深厚群众基础,统治阶级各派绝大多数人出于不同考虑对此表示支持,反对声浪相当微弱。诸葛亮有效的笼络吸收了大批益州寒门优秀人才,基本解决了益州土著排外问题,为他身后蜀汉政坛数十年安定,打下了良好基础--蜀汉后期名将、益州豪强代表张嶷甚至抱病主动请缨参加北伐,最后英勇牺牲在前线战斗中,可见已经有相当多益州人士认同蜀汉政权。
后来姜维九伐中原,因为不懂经济,认识不到投入产出平衡问题,虽然取得一些战术胜利,却不能在进攻顶点前适时收手,最终转胜为败,不能带回可观战利品。于是益州土著怨言渐多,前期已经趋于平息的保守主义、失败主义、投降主义论调又甚嚣尘上。
三、诸葛将略
陈寿有言道:"(诸葛)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于是有些人据此断言,诸葛亮根本不会打仗。
这当然是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