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惟庸谋反专家说,这个历史挺靠谱,朱元璋无罪!(5)

2025-07-10 16:22  360kuai

在洪武十年六月 "实封直达朕前" 命令下达前 , 大部分章奏先呈中书省 , 经初步处理后 再转达给皇帝。 那么是否事事转达呢?缺乏直接证据 , 不妨求助于间接材料。 洪武十三年正 月 , 朱元璋在杀死胡惟庸后 , 曾就革中书省、 分大都督府征求百官意见。御史许士廉等对曰: "但虑陛下日应万机劳神太过 , 臣愚以为宜设三公府……其大政如封建、 发兵、 铨选、 制礼作 乐之类则奏请裁决 , 其余常事循制奉行……上然之" (卷 129)。

许士廉等人奏疏 , 上于朱元璋杀 死胡且表明了废中书省意图之后 , 而朱又同意他的意见 , 所以说 , 许的方案中 "三公" 权力 不会比原来丞相权力大 , "三公" 可以大事 "奏请裁决" , 常事 "循制奉行" , 丞相也应有此权 力。 《明太祖实录》 所记胡专擅之状 , 如 "有不奏而行" 及章奏 "先取视之" 等 , 在洪武十年 六七月以前属丞相的分内之权 , 符合当时制度。 ④

至于 "生杀黜陟" , 只是笼统说法 , 缺乏有说 服力的实证。 胡惟庸居相确有处事不公之举 , 但他是一个 "以曲谨当上意" 的人 ( 《明史· 胡惟 庸传》 语 ) , 未必有胆量与皇帝争权而生杀自专。到了洪武十年六七月以后 , 特别是洪武十一年 三月以后 , 胡已失去对章奏的初步处理权乃至接收权 , "有不奏而行者" 等专擅之状恐已不可 能出现。

总之 , 说胡惟庸专擅证据不足。如果说上述有关探讨是借助于间接材料和推理的话 ,那么朱元璋的评价当属直接材料。朱 元璋将胡惟庸等奸臣弄权之状概括为: "恃要持权 , 窥觇人主之意 , 包藏祸心 , 舞文弄法 , 肆 志跳梁" , "以诡从祸" ⑤。意思是凭借中书省枢要之地执掌丞相之权 , 工于心术 , 忠直不够。朱 元璋虽曾指责胡惟庸等奸臣 "不守人臣之分" , 但在谈到具体表现时只提 "持权"、 奸佞、 乱 法 , 未提争权或专权 , 还是颇有分寸的。 关于谋逆。

许多官修史书皆谓胡惟庸欲谋大逆 , 说他勾结李善长、 费聚、 陆仲亨等人 , 与 陈宁密谋起事 , 又勾结北元及倭寇为外援。 事实上 , 朱元璋曾亲自审问胡惟庸 , 在谕文武百 官和诏告天下文中未提谋逆之事。他在诏告天下文中称自己 "任非其人" , 而在谕文武百官中 说胡惟庸 "谋危社稷" , 而未提 "谋害朕躬" (卷 129)。 他在 《谕安南国王陈叔明敕》 中明确写 到 "朕中书、 御史台朋党相尚 , 事觉已行诛毕" ( 《明太祖文集》 卷 8)。 而 《明太祖文集》 卷七所 载 《谕天下有司》 则称 "前者奸臣乱法 , 事觉伏诛"。明人郑晓也认为 "胡坐党死" 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