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时期选官制度:曹魏兴盛原因与九品中正制的发展(5)

2025-01-23 08:23  360kuai

魏晋南北朝盛行的九品中正制度,始于曹丕时期。曹丕即位后,实乃篡汉之举,难免受到世人诟病。曹丕即位当年,刘备也在蜀中称帝,并于同年征伐东吴。

吴蜀两国大战,这对曹丕来说,本是个绝佳机会。但由于曹丕新登大位,国内暗流涌动,不少世族门阀打算暗中做些小动作,因此曹丕只能先巩固好帝位。在这之后,曹魏中枢更需要进一步打破士族垄断,故而九品中正制应运而生。

除此之外,受天灾、战事所影响,各地百姓皆是流离失所。战争频发之下,引发大量人口迁移。《通典》记载:"后汉建安中天下兴兵,衣冠士族,多离于本土,欲征源流,难委悉。"在此情形之下,以乡闾品评为基础的察举制度便难以实行,而九品中正制的初衷,便是解决这一现象的权宜之计。

以地区划分,从同乡中选择一名德高望重的名士,令其负责对同乡人物的评定工作。这个办法,不仅缩短朝廷选拔官员的效率,还使得人才便于受中枢掌控,以此削弱世家大族的影响力。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事频发,人口迁移现象始终存在,且中正官逐渐为世族掌控,故而九品中正制能顺利延续长达四百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