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角度分析隋炀帝究竟是一位怎样的皇帝?(4)

2024-09-09 17:42  360kuai

《隋书》在高祖时期未能完稿。秉承同样的精神,太宗(626-649年在位)时期,其编纂计划重新启动。主体部分包括本纪和列传在魏征监修下完成。三十卷的志,即通常所称的《五代史志》,在魏征与太宗过世后方完稿,后并入《隋书》之中。

由于《隋书》编纂时间长,且出于众人之手,前后不一在所难免。附在本纪和列传篇末的、以"史臣曰"开头的评论部分,带有浓厚的道德讽喻意味。作者往往用夸张的言辞,大肆批评炀帝的怪异行为。这反映了魏征的编纂动机,即不惜对炀帝做最负面的描述,以证明唐取代隋的合理性,并告诫唐太宗殷鉴不远。与《隋书》纪传内容本身相比,这些批判性的评论往往不甚公允。在十志中,《食货志》《刑法志》与其他各志及本纪相比,对炀帝的责难更甚,这凸显了编纂者的主观偏见,亦证明监修者在保持前后各卷一致性方面的失职。《隋书》的编纂还受限于大量官方文献和皇室图书资料的佚失。此外,像《隋书》那样的官修史书也有自身的局限性。不仅个人或官方的偏见会影响到编纂内容的取舍,史书中所征引的数据资料也可能不准确。大量隐匿人口和无户籍人口的存在导致官方人口统计数据不可避免地被低估。有关隋朝军队的数据应该相对准确,但涉及外族军队和农民叛乱的数据恐不甚可靠。

《隋书》尽管有着体例不一,对人物评论有时不够客观,以及一些其他问题,但总体而言仍不失为一部质量较好的官修正史。

《隋书》本纪和列传的执笔者颜师古和孔颖达,以博学多闻著称,都是初唐学者中之佼佼者。十志的确有诸多缺点,但它以梁、陈、北齐、北周和隋五代作为一个时段,记录这一时期文化、社会经济、地缘政治等方面的发展流变,仍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