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角度分析隋炀帝究竟是一位怎样的皇帝?(2)

2024-09-09 17:42  360kuai

且不论唐朝该以何种心态感恩它的前任王朝,这些功劳通常都被记录在隋文帝身上,而其继任者炀帝的贡献则被完全湮没。事实上,唐朝所继承的隋朝文化遗产中,作为隋朝第二任统治者的炀帝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登上皇位13年之后,618年三月,炀帝在一场宫廷政变中被部下刺死,其庞大的帝国也随之瓦解。炀帝因为大肆挥霍隋朝的财富并最终导致王朝覆亡而备受指责,并被视为传统意义上的暴君。学者们倾向于将炀帝统治失利归咎于其奢侈、荒淫的行为,并将他与中国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暴君,如夏桀、商纣相提并论。但与桀、纣不同,炀帝尽管犯有重大过错,他同时也留下了诸多可圈可点的伟大成就。

尽管炀帝深刻地影响了隋朝的历史命运,但在传世的主要文献中关于炀帝生平的记载却少得可怜。虽然个人传记是中国史学编纂的优良传统,但在传统集大成的正史记载中,统治者的传记,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能以"本纪"的形式加以体现。而本纪同时也是有关整个朝代重大事件的编年记录。作为皇帝个人传记的替代,中古史书的"本纪"的主要功能是在特定时期内为"列传"提供时间框架。因此,《隋书》中没有详细的、关于炀帝的个人传记也就不足为奇了。

现当代关于炀帝及其统治的学术研究也出奇的少。西文关于隋朝研究最有影响力的成果是隋史研究的领军者、耶鲁大学芮沃寿的专著《隋朝--中国的统一(公元581-617)》。该书也是《剑桥中国史》第三卷隋朝相关章节的主要内容来源。其文笔简练且见解深刻,不过相比较而言仍然对炀帝着墨不多。更重要的是,正如该书的日文译者布目潮渢所言,书中在史料的引用和诠释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错误。

在中国,几本有代表性的炀帝学术传记,可以反映学术界关于炀帝的不同观点。一些学者沿袭传统史家的观点,将炀帝视为暴君;也有一些学者尝试着为炀帝正名。隋唐史研究专家、厦门大学韩国磐所著关于炀帝的简短传记,基本上是依循传统的非难炀帝的观点。囿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意识形态的禁锢,书中的分析大部分是以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的术语来表达的。与之完全相反的是胡戟所著的炀帝传记。作为一部为炀帝辩护的、纠偏的作品,该书似乎是被一种为"伟大的暴君"翻案的使命所驱使,故而失之偏颇。最近出版的袁刚所写的传记,可以算是第三种研究取向,它尝试着采用一种更加公允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