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为何无法摆脱悲剧命运(6)

2025-01-11 11:22  360kuai

宋朝其他重要的工业还有盐业、造船业,和为满足相当一部分能写会算的民众所需求的印刷业。而公路和运河网络的营造管理权是掌握在国家手里的。由于享有水密船舱的造船技术,更使得宋朝的海外贸易如鱼得水。它可以通过丝绸、瓷器的贸易,换回太平洋、印度洋和波斯湾一些文明的国家和区域的奢侈品,可这种技术直到十九世纪,才为欧洲人所知。宋代大的海商所用的船只,可以容纳500-600人。

而国家经济上的繁荣,必然带来其文化上的昌盛。举例说,在宋朝的科举制度中,居官不得世袭,平民若能脱颖而出,亦可进入仕途。在它的文官制度中,固然有政治斗争,固然有党同伐异,但下场最多是贬谪。王安石、欧阳修、司马光、苏轼这些人既是政治家、文学家,又是实干家,虽政见不同,而多有私谊。像以王安石为首的改革派和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党,轮流执政近百年,几近英国近代的议会政治? 当时的士大夫"开口揽时事,论议争煌煌",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最为自由的时期之一。而且, 宋代学校教育异常发达,京师设有国子学,太学等等,鼓励各州县兴办学校,北宋末年全国由官府负担食宿的州县学生人数达到十五、六万人,这种情况又领当时的世界之先。

所以,有人拿十一世纪的北宋,与十六世纪意大利的文艺复兴的鼎盛时期相比,那是一个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在诸多方面可令国人骄傲追怀的好时代。

令人费解的是, 这同时又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软弱无能""腐败透顶"的朝代。 究竟为什么会有这样自相矛盾的现象?是由于开明的文官政治?是由于昏君的无为之治?还是由于中国的封建社会已发展得相当完备,如果没有野蛮落后民族的铁蹄蹂躏,宋朝应当由于工商业的发达而提前近千年而进入现代社会?不幸的是,历史对宋朝不那么仁慈宽厚,北宋亡了,南宋后来也亡了,而且都是亡在文明差距极大的异族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