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为什么要对匈奴穷追猛打,不是说“以德治天下”吗

2025-06-30 17:23  360kuai

在中国古代的政治伦理,一直提倡的是以德服人,自古天下有德者居之。这句话,在《封神演义》这部小说里面被演绎得淋漓尽致。《封神演义》这部小说虽然虚构的成分非常大,但是它所讲的道理是真实的,也是古人非常认可的道理。周朝为什么能够取代商朝?并非是商朝打起来不厉害,商朝事实上是非常强大的,刚打败了东夷和徐夷,包括纣王本人,也是很有指挥才干的。但是周文王、周武王"有德",商纣王失道。所以最终包括天上的神仙,也都一同帮助文王武王,打击"无德"的纣王。作者为了表现纣王的无道和失德,甚至杜撰出了纣王搞"酒池肉林"以及剖开孕妇的肚子,看婴孩是男是女这样的桥段。最终,商纣王不管怎么强悍,都必须失去商朝,把江山让给周朝。

在后世的宋朝,宋太祖认为,应该把国都迁到地势比较险要的洛阳,在洛阳,防卫的成本会低一些。但是赵光义却不同意。他说了一句:"在德不在险"。宋太祖立马就无话可说,因为赵光义是天然的"政治正确",宋太祖还有何话可说。

既然如此重要,为什么汉朝却不重视"德"?而要对匈奴穷追猛打呢?

说汉朝对匈奴穷追猛打,这个话一点也不错。尤其是从汉武帝开始,汉朝就持续不断地打击匈奴。汉武帝在位54年,他打匈奴就用了44年的。尤其是他的两员大将卫青和霍去病,对匈奴采用的,可以说是灭绝式的打击。基本上把匈奴打得离开了他们自己生活的地方,不得不四处逃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