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主题曲家喻户晓,几乎人人都会背,但作者是谁却少有人知(4)

2023-07-14 14:59  360kuai

为何选这么个地方?因为嘉靖帝根据听到的民谣"宁充口外三千里,莫充云南碧鸡关"推断,云南永昌是个远比雁门口外更加凄苦的地方。可怜杨慎一心为国为民,到头来却是这么一个下场。不过,对杨慎来说,这又是一个好事,因为正是这次贬谪使杨慎有了充足的时间来精研文学。至于说杨慎的著作到底有多少?《四库全书总目纲要》记载说,杨慎生平著作四百余种。《明史》说,"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诗文外,杂著至一百余种,并行于世。"不消说,这些著作必然会促进偏僻闭塞的云南之风气转变。实际上,在杨慎贬谪云南之前,云南全省只有二十多人著述论说。杨慎到达云南后,在当地官员的邀请下,他的讲学足迹遍布滇西,为云南培养了大批饱学之士,使云南的文学创作达到了空前繁荣,写书著作蔚然成风。截至明朝灭亡的百余年间,已有一百五十余人写出了著作二百六十种。迄今为止,云南地区仍然保存着杨慎的纪念遗迹。

杨慎,字用修,号升庵

1553年,杨慎65岁。按照大明律法,谪戍者达到六十五岁,可由子侄后辈代替服役;超过七十岁就可以用钱赎身。但是,这条律法唯独不适用于杨慎,因为嘉靖帝依旧恼恨杨慎。故而,终世宗一世,六次大赦,和杨慎同一批被贬谪的大臣们都已被赦免归家,唯独他终不得还。四年后,也就是嘉靖三十七年,皇帝干脆派了专门的使者去监视他。杨慎彻底看清了自己的处境,悲愤地发出了一句呐喊,"七十余生已白头,明明律例许归休"。1559年,这位被称为有明一代最博学的大文豪逝世于异乡昆明,享年七十三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