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主题曲家喻户晓,几乎人人都会背,但作者是谁却少有人知(3)

2023-07-14 14:59  360kuai

史料记载,这位年仅15岁的新皇帝登基后,屁股还没坐热,就提出了"尊崇所生",即将自己的生父兴献王尊为皇帝、生母蒋氏尊为皇后,也就是著名的"大礼议事件"。

按照制度,继位的皇帝应该是前任皇帝的子嗣,并要称前一代皇帝为皇考。因此,嘉靖帝应该是明孝宗,即他的亲伯父朱祐樘的继子。这样,嘉靖帝就要称呼孝宗为父,称仍在世的张皇后为母。而他的父母则要被称为"皇叔父"、"皇叔母"。嘉靖帝不愿被纳入孝宗一脉,想保持家族的独立性,因此想追尊已故的父亲,即明孝宗的四弟朱祐杬为皇帝。这样一来,必然会扰乱明朝的统嗣体系,引起不必要的争端。因此,多数朝臣们都极力反对,包括一手筹划迎立嘉靖帝的首辅杨廷和。但嘉靖帝却不管不顾,执意要按自己的想法办。杨廷和争不过,遂愤然辞职。随后,嘉靖帝再召群臣议论此事。杨慎和其父一样,也是坚定的护礼派,故而领导群臣奋起抗争。嘉靖帝为了尽快结束争端,下了"杀一儆百"的决心。于是,杨慎先是被酷烈地杖责,然后又被罢官严惩。

明朝制度,充军分四等:安置、迁徙、口外为民、流放。流放又按戍地不同分为四类:极边、烟瘴地、远边卫、沿海附近。按时间长短,又分为两种:终身、永远。"永远"需罚及子孙。杨慎遭到的处罚就是"永远流放"。史料记载,朝廷给他安排的流放地是帝国的边陲之地,即云南永昌,也就是今之保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