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抢走海底捞的生意?

2022-02-23 10:10     开菠萝Media

海底捞的生意,被谁抢了?

300家门店关闭3个月后,海底捞发出了上市以来首次年度亏损预警。

2月21日,海底捞发布的公告显示,公司2021年收入预计超过400亿元,预期净亏损约38亿元至45亿元。当日,海底捞股价报收19.08港元,总市值仅剩1056亿港元,相比一年前的最高市值4544.75亿港元,蒸发了七成之多。

根据海底捞2021年中期业绩公告,其上半年实现营收200.9亿元、实现净利润9452.9万元。这意味着,海底捞的亏损,基本都是下半年产生的。海底捞也表示,亏损是300余家门店关停及餐厅经营业绩下滑、疫情反复的冲击等原因导致。

不过,在海底捞关店收缩的这半年时间里,火锅江湖却翻涌不止。

巴奴、周师兄、珮姐等川式火锅品牌均拿下亿元级别的大额融资,加速向全国市场扩张。粤式火锅品牌捞王和海鲜火锅品牌七欣天,更是冲刺上市,有望成为继海底捞和呷哺呷哺之后的“港股火锅第三股”。

一众地方品牌的围剿,对海底捞来说是一个危险的信号。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在多位分析人士看来,如今的海底捞,更像是处于困境反转的等待期,或将通过调整资产配置挽救整体盈利能力。

而那些扩张期的新品牌,要想抢得更多市场份额,甚至是跟海底捞掰一掰手腕,从门店规模、盈利能力、品牌运营等方面来看,目前可能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火锅仍是餐饮行业的一片红海,竞争也正在走向“内卷”,要想分得八千亿市场的一杯羹,无论新老玩家,都有许多功课要做。

地方火锅,“围剿”海底捞

去年11月,海底捞一口气关闭了300家门店。

这是疯狂扩张的代价。截至2021年年中,海底捞的门店数是1597家,其中多达829家是2020年和2021年上半年新开的,这比它过去25年的门店总数还多。

店开多了,但钱难赚了。关键数据都在下滑,新店盈亏平衡期和回报期拉长、总翻台率连续下滑、多家门店经营未达预期。2021年上半年,海底捞一线城市门店翻台率跌至3次/天,这是国信证券测算的海底捞单店盈亏平衡线。

直至去年底,海底捞不得不作出大规模关店决定,称将适时收缩业务扩张计划,若门店平均翻台率低于4次/天,原则上不会规模化开设新店。

老大想求稳,但翻滚的火锅江湖不会因此而平息,相反,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行业“小弟”们纷纷暴露出逆袭的野心。

以往,最爱跟海底捞叫板的,无疑是从河南起家的巴奴火锅。

对标海底捞,巴奴一开始是“照葫芦画瓢”学服务,无奈打不过,反其道而行强调起了“适度服务”;后来,巴奴找到了自己的爆款单品——毛肚,高调宣称“服务不是巴奴的特色,毛肚和菌汤才是”;一炮而红后,巴奴再次打出“服务不过度,样样都讲究”的slogan。

海底捞的生意,被谁抢了?

巴奴主打菜品“经典毛肚”

2012年,巴奴走出河南,进军一二线城市,定位精品高端火锅,平均客单价高达138.23元。但其门店扩张一直处于慢节奏。窄门餐眼显示,目前巴奴毛肚火锅在营门店只有81家,其中约80%的门店集中在河南和江苏,在郑州尤其具有规模优势。

川式火锅的成瘾性、差异化的定位、特色产品的品类优势,不仅为巴奴带来了好看的数据,也让它成为资本的宠儿。2020年3月,巴奴拿下番茄资本的近亿元战略投资。2021年6月,巴奴又获得由CPE源峰资本领投的5亿元融资,准备加速扩张,一年内实现门店数量翻倍。

除了巴奴,近半年时间内,周师兄、珮姐这两个来自重庆的网红火锅品牌,也接连拿下亿元级融资,拉开扩张的序幕。

先是2021年8月,重庆火锅品牌“周师兄”获得黑蚁资本的亿元A轮投资。2022年1月,重庆火锅品牌“珮姐”也宣布完成亿元级A融资。

成立于2017年的周师兄,凭借特色爆品大刀腰片,成为重庆直营门店最多的火锅品牌。窄门餐眼显示,其目前在营门店有24家,客单价约为134元。

资本化的“周师兄”,开始瞄向全国市场。其创始人周到在接受36氪采访时曾谈到,味道、菜品、环境、服务、文化都好的火锅,市面上几乎没有,“海底捞只是把服务做了”。他认为,火锅竞争才刚刚开始,并称“上海是必须拿下的城市”,“拿下上海就能拿下全国”。

海底捞的生意,被谁抢了?

周师兄主打菜品“大刀腰片”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