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特朗普上台,国际贸易市场就因为他所谓的"对等关税",出现了剧烈的波动,不少以制造业为主的国家,多多少少都受到了美国影响,越南就是其中之一。
但让人没想到的是,面对这样的国际贸易环境,越南在和美国达成协议后,居然"背刺"我们,宣布要对我们加税5年!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内
是"船票"还是"卖身契"?
2025年7月越南在不到一周的时间中,连续做出两项重大贸易决定,先是与美国达成协议,紧接着又宣布对来自中国的重要商品征收高额关税。
虽然协议上写的美国对越南征收20%的关税不算很低,但比起一开始说要对其征收的46%关税,已经少了超过一半,西方媒体也称,这次协议会缓和美国和越南在经贸上的紧张关系。
不过越南为了获得这些减税,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首先它要让自家市场对美国敞开大门,让美国的产品以零关税在越南销售。
其次经过越南去美国销售的商品,也将增加40%的关税,这对越南周边的国家来说可不是什么好消息,也会让越南和一些国家关系可能变的紧张。
但这种出卖他国利益,换取自身更多好处的行为,很可能会让越南受到更多国家的反制,到时候越南在国际上的贸易,就会受到不小的影响。
那越南既然会因为这个协议,受到这么大的损失,那为何要同意这份不平等的协议呢?答案其实就在2024年越南对美贸易顺差上,越南在2024年对美的贸易顺差高达1235亿美元,保住美国市场就是保住越南经济的命脉。
所以这纸协议,就像一张高价"船票",让越南暂时躲过了沉没的命运,可没人知道,这艘船最终将驶向光明还是黑暗。
"挥刀"先砍伤自己
在越南和美国达成协议还没几天,越南就宣布了一个新的决定,这一次他们把目标直指中国,越南宣布对来自中国的热轧板卷,征收最高27.83%的反倾销税为期五年。
然而越南这次加征关税真的能对自己有利吗?恐怕在伤人之前,越南就先"划伤"了自己,越南的工业,有不少领域都需要中国的帮助,比如说发电方面,越南就很难完全自主,所以这一刀下去,反倒有点"挥刀自宫"的味道。
而当越南高层政客们在国际舞台上纵横捭阖时,真正的代价,正由越南国内的工厂和民众默默承担。
对华关税的消息一出,越南建筑业钢材成本应声上涨,下游的家电企业,也受到了不小的冲击,甚至还有消息称越南相关企业开始裁员甚至停工。
与此同时对美国敞开的零关税大门,正变成冲垮本土产业的"洪水",越南不少商户都对协议表示不满
不过好在美国的商品售价比较高,对于越南本地的居民来说并不是很合适,这样一来越南本地的企业,还能找到生存的空间。
但无论怎么说,这一纸协议对越南本国带来的冲击还是很大的,无论是社会的安稳程度,还是贸易市场的稳定都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棋手终成棋子
越南一开始试图在这场大国博弈中扮演"棋手",但现实却残酷地告诉越南,它可能正一步步沦为"棋子",可能这就是小国的悲哀吧。
它以为用对华强硬换来了美国的市场,但却发现自己并未真正获益,那20%的对美出口关税,让越南产品在与印度等竞争对手的比拼中,依然处于下风。
并且越南的"选边站",也可能让自己在区域合作中陷入孤立,当泰国、马来西亚等东盟邻国正加速与中国融合时,越南的逆流而动,无异于将自己推向被供应链边缘化的危险境地。
中国的反制也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悬挂在越南的头上,当针对越南大米、咖啡等农产品的反倾销调查真正出现时,以及对稀土、无人机电机磁铁等关键材料的出口限制出现时,都可能让越南的经济再度出现剧烈波动。
就在对华宣布加征关税不久后,越南赶紧宣布要在7月底访问我国的消息,这个动作像极了印度在大国间的摇摆策略。
也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越南"骑墙者"的矛盾心态,既想靠拢美国获得战略庇护和市场准入,又不敢承受与中国彻底"脱钩"的经济代价。
这种进退失据的根源,在于其自身产业体系的脆弱,它既没有独立自主的底气,也没有孤注一掷的实力,所以它只能选择在外交上"走钢丝",试图左右逢源,但这么做的结果很可能是两头落空。
历史总在重复,当一个国家试图通过依附一个大国来对抗另一个大国时,往往会发现,自己失去的远比得到的要多。
越南身为一个小国,选择在两个大国中间去找到一个平衡点,其实是很困难的,毕竟无论是他倾向任何一方,都可能对另一方造成损失,到时候就成了两头堵,怎么做都不合适,最后屏幕前的你对此有怎样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