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抢走海底捞的生意?(3)

2022-02-23 10:10     开菠萝Media

谁能跟海底捞“掰手腕”?

新品牌的“围剿”,对海底捞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多位分析人士认为,海底捞过度扩张后关店退守,客观上给了新品牌抢占市场份额的机会,但它不会“善罢甘休”。如今的海底捞,更像是处在困境反转的等待期,试图通过调整资产配置挽救整体盈利能力。

除了门店规模和消费者心智,海底捞相比一众新晋网红品牌最大的优势,被认为是强大的供应链。

众所周知,海底捞背靠颐海国际,双方管理层重合度极高。颐海国际不仅为海底捞稳定持续地供给原料,还自2007年起被授权无限期、独家、免费使用海底捞商标,生产海底捞品牌零售产品。而海底捞则凭借强大的门店规模,反哺颐海国际做强供应链。

“颐海国际作为海底捞的供应链公司,已经从成本中心变成了利润中心。一个餐饮品牌可能很难垄断市场,但一家供应链企业,有很大机会在行业里始终保持较高的市场占有率。”李应涛表示。

那么,未来,谁能和“断臂求生”但底气不减的海底捞打擂台?

可以看出,过去一年多拿到融资和寻求上市的品牌,多具有地域性特点,这也反映了火锅行业品类逐渐细分的大趋势。从处于高速扩张期的巴奴、捞王、七欣天的经营情况,或许可以一窥品类细分趋势下新玩家的“战斗力”

先看门店营收情况。

七欣天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前九个月,营收分别为12.9亿、14.3亿和14.8亿,在此期间,七欣天的门店从115家增加至250家。规模优势下,其原料成本、员工成本以及设备折旧率等都有所下降,因此,报告期内的利润也有了明显提升,分别为0.8亿、1.7亿和2.6亿,对应的净利率分别约为6.2%、12%、17.6%。

捞王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上半年,捞王门店数量从76家增至134家,营收分别为10.9亿、11.2亿和6.5亿,对应的利润分别为7992万、6744万和2145万;净利率分别为7.3%、6%和3.2%,均处于下滑状态

某咨询机构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0年,巴奴营业额增速保持在15%-25%/年,2020年营业额为16-18亿元,其郑州门店净利率达到15%-20%,属于行业中高水平。

再看核心指标翻台率。

2019年至2021年9月,七欣天也采取了涨价策略,堂食客单价从117元涨到131元,但招股书显示,翻台率反而从2.1提升至2.2。

海底捞的生意,被谁抢了?

七欣天餐厅表现 来源 / 招股书

2021年上半年,捞王的客单价回到了2019年时的123.9元,但翻台率持续走低,下滑至2.4。

海底捞的生意,被谁抢了?

捞王主品牌餐厅表现 来源 / 招股书

不过,从不同城市的翻台率情况来看,捞王和七欣天在一线城市的翻台率表现,普遍低于其平均水准。这也说明,地域性品牌要想实现全国化布局,难度很大

但巴奴在一二线城市的表现却可圈可点。某咨询机构数据显示,北京首家巴奴门店客单价为160-180元,开业3-4年处于平稳状态,据估算,该店平均翻台率为4.5-5.5;西安某门店翻台率甚至高达8+。

在李应涛看来,这是因为川式火锅受众面更广、成瘾性比较强。而这个品类,依然被认为是最有可能出现下一个“海底捞”的赛道。

但他也强调,扩张节奏非常重要。“一旦过度扩张、管理失控再关店收缩,不管是资本市场还是消费者,亦或是企业体系内的员工,信心都会受到打击,可能会进入负向的恶性循环。”

多位分析人士认为,对扩张中的新玩家们来说,接下来最大的挑战,不是如何增收,而是是否拥有在更大体量下进行运营的能力。

“一些网红品牌,从0到1的阶段增长很快,但从1往后就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口味、品质、口碑等等,这需要靠长期的监测,在运营过程中摸索出来一套自己的经营理念。”毕名怡谈到。

“地方火锅除了满足‘老乡’之外,更需要考虑如何拉新、如何获得其他地区消费者的青睐,这需要在菜品、口味上做文章。”凌雁管理咨询师林岳认为,这也是地域性品牌要实现全国扩张的必经之路。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