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联卫星升天的刺激下,艾森豪威尔重新任命了总统科学技术顾问;任命了由知名科学家组成的总统科学顾问委员会(PSAC),由科学顾问任主席,来帮助他和白宫的其他官员协调联邦科技政策;建立由总统科学顾问任主任,各部门高官参加的联邦科技委员会(FCST),对整个联邦政府的科技计划和政策进行协调。FCST作为“科学小内阁”,每年发布联邦政府三年内在科技方面的需求。在这个过程中,美国迈出了科学政策的决策和咨询制度建设的重要一步。
肯尼迪任内总统科学顾问办公室被改为科技办公室(OST),从白宫总统办公室移到总统行政办公室,成为正式的行政部门,并由国会通过成立,进一步制度化。这样美国总统科技政策系统就有了“四驾马车”:总统的科学顾问、总统科学顾问委员会、联邦科技委员会和科技办公室。这四驾马车由总统科学顾问身兼四职来实际运行。但这个制度体系以后又遭到了很大的破坏。
70年代,因与反越战的科学界产生巨大裂痕,尼克松撤销了科学行政办公室,解散了总统的科学顾问委员会,仅联邦科技委员会勉强存活下来,他任命国家科学基金会主席兼任总统科学顾问,但只向总统的内政助理负责,使已成型的由“四家马车”组成的国家科学制度散了架。
福特就任总统之后,着手修复被尼克松拆毁的制度。此时,巴斯德象限的概念虽然还没被提出[15],但科学与技术同等重要,且无法截然分开的认识正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同时,鉴于尼克松解散OST和PSAC的教训,福特推动国会于1976年通过国家科学技术政策、组织和重点法案,在总统行政办公室里重建科技政策办公室(OSTP),把联邦科技委员会改为联邦科学、工程和技术协调委员会(FCCSET),巩固了科学技术的国家制度。但总统科学顾问委员会一直未能恢复。
里根时期任命了白宫科学委员会,但作用有限,委员会不是向总统报告,而仅向总统的科学顾问报告。到了老布什时期,才成立一个总统科学技术顾问委员会(PCAST),在形式上恢复了原来“四驾马车”的体制。
苏联解体后,美国国家科技制度建设的步伐并没有因冷战结束而放缓。整个80年代,美国在民用技术领域都受到了日本的挑战。在强制日元升值外,美国也开始重视对技术领域的研发。1993年,克林顿总统命令把联邦科学技术委员会升格为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uncil, NSTC),其任务是决定美国科技政策的主要方向,加速科技方面的决策过程,由总统亲自任主任,副总统、总统科技顾问、各部部长作为成员,总统同时命令成立总统科学技术观察委员会,参加该委员会的有工业界、大学、非政府组织和地方政府代表,以促进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的活动。这样进一步完善了科技政策领域的决策和咨询、评估的体系。
对内采取保守社会政策,对外奉行单边主义的小布什政府执政后不仅退出京都议定书,拒绝采取措施来遏制全球变暖,而且先后发动了对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战争。在体制上,小布什规定总统科技顾问不是向他负责,而只向白宫幕僚长汇报,总统与科学界的关系又一次跌至低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