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普遍认为,外商直接投资是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长期以来,吸引外资进入本国一直是苏联解体以来哈萨克斯坦重要的外交政策议程之一。
哈萨克斯坦政府邀请投资者来该国当然是为了本国的建设和经济发展。而另一方面,政府的整体意志却无法满足某些腐败官员的胃口,他们要求投资者为每项协议行贿。贿赂由此成为了向哈投资的额外“税款”。外国投资者必须分配单独的“贿赂预算”以满足腐败官员的需求。
由于腐败对投资环境的影响,哈萨克斯坦作为一个能源大国,却得到了汽车成本比旁边的俄罗斯或中国都要高出一个数量级的结果,最为严重地是哈萨克斯坦政府由于这些腐败纠纷,其国家的投资可信度大大下降,同样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国际形象和经济发展。
这其中最“经典”的一个事例就是摩尔多瓦商人阿纳托尔和加布里埃尔斯塔蒂指控哈萨克斯坦官员非法受贿并没收其财产的行为,他们要求政府赔偿其5亿美元,这件事在国际商界上产生了巨大影响。
为了明确这对哈萨克斯坦国家预算的影响,笔者给出以下数据以供读者们自行判断。2019年,哈萨克斯坦政府花费了159亿坚戈,用于支付外国律师事务所的服务费用,以保护其在国际法院仲裁和各种商业纠纷中的利益。
腐败的第三大影响,是加重资源诅咒和国家主权的不稳定。“资源诅咒”的概念已经在全球的经济发展理论中根深蒂固,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无法发挥其经济潜力或发展滞后,已经成为共识。关于“资源诅咒”原因的分析多种多样,却鲜有人从腐败角度去观察这一现象。
解释起来很简单,高腐败的环境为一些试图将权力变现的腐败者提供了捷径。
举个例子,中国为哈萨克斯坦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贷款,腐败分子如何从中获益?还是那句话,太阳底下没新鲜事,操作方式大家非常熟悉。腐败者掌握了贷款之后,由于招标程序的不透明,道路建设合同交给谁取决于谁的“出价”更高。在个人短期利益的驱使下,这些腐败者更倾向于签订对人民不利的合同。外国资本如何控制哈国丰富的资源?这些腐败的“路子”就是其中一种重要的方式。
对于腐败程度如何导致“资源诅咒”的加深,这一点尚无清晰的认识。但很明显,这可能是公共支出结构发生变化和效率低下的原因。
腐败分子们往往不偏爱“有效”的项目,而是偏爱有利可图的项目。因此,政府支出在这些人的把持下通通转向“利润”高、见效快的能源部门,为国家和人民服务并维护公共秩序的国防和文化、医疗、教育等社会资金投入就会减少。正因如此,与其提高教育或医疗支出,腐败丛生的哈萨克斯坦更愿意发展能源资本。
这种趋势是否影响了哈萨克斯坦?读者们可以自己判断。2019年,哈国2.6%的财政支出分配给了教育方面,这是一个不算高的数字,其医疗支出更是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所建议的数值。
不合理的交易横行,部分官员贪赃枉法缺乏对人民的责任感,人民无法享受到国家建设的益处,人民的不满情绪日益上升也就可以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