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邀请则无抵制!为何拜登抵制北京冬奥是无中生有(2)

2021-12-07 17:58     地球相对论

围绕罗德西亚、南非的奥运会抵制活动,虽然掺杂政治因素,但总体上仍是国际奥委会和各国奥委会自行决定的结果,抵制罗德西亚代表团等行动在流程上也符合国际奥委会的投票规则。时值冷战时期,各国看重奥运会作为国际社会少有的“全人类团结一致”的交流平台,不愿因外部政治因素破坏奥运会的独特性。

1979年,国际社会开始讨论一个重要问题:如何应对苏联入侵阿富汗的行为?针对有核国家苏联,直接与之爆发武装冲突是不可能的选项。在1979年夏天的北约峰会期间,“抵制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的建议被提出,但没有得到多数与会国家的响应。但看重其中政治价值的时任美国总统卡特,决定将此作为威胁苏联撤军、回到谈判桌上的“最后通牒”。

1980年1月,卡特政府和加拿大政府先后宣布,如果苏军不在2月20日前撤离阿富汗,两国政府将抵制夏天的莫斯科奥运会,即要求本国奥委会不参赛。此举未能延缓苏联的军事行动,但遭到了国际奥委会和各国奥委会的强烈抗议。此后,美方多次表示如果苏军在奥运会开幕前撤军,可以允许美国奥委会派代表团参赛,但苏联并未让步。

最终,有64个国家和地区的奥委会在政府抵制下未参加莫斯科奥运会,其中一些国家只是出于经济因素考量,或者本就很少参加奥运会。客观地说,当时很多国家确实认为抵制奥运会可以表达国际社会维护和平的姿态,包括伊朗在内的一些国家与美国并不友好,但因为支持联合国大会有关阿富汗问题的决议而决定一起抵制莫斯科奥运会。

四年后,苏联联合部分盟友抵制了1984年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但规模要小得多。政治抵制奥运会的风潮到此时已接近平息。如今回顾历史,庞德等奥委会高层都指出,当时世界很快就从“利用奥运会传递政治价值观”的想法中清醒过来:抵制莫斯科奥运会并没有让苏联从阿富汗撤军,未能改变阿富汗的地区局势,反而让许多为奥运会准备四年的运动员失去了可能是人生中唯一一次参与奥林匹克盛会的机会。而且,这些运动员并非自愿选择不参赛,各国奥委会也不是自己决定不参赛。

现任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当年作为德国奥委会的领导者,就一直抗议西德政府有关抵制莫斯科奥运会的决定。巴赫后来说,就是这次抵制激发了他从政的决心:不听奥委会、运动员的意见就决定抵制,不是真正的“民主”。当时做出抵制决定的德国总理施密特后来也表示,美国强迫各盟国一同抵制的行为“是不可接受的”。

“不抵制奥运”此后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基本共识。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前夕,法国总统萨科齐曾在3月时表示,为了所谓“西藏人权问题”,他在考虑用本人不出席开幕式的方式“政治抵制”北京奥运会。萨科齐自认为“创新”、“不影响运动员”的抵制方式不仅没能引发国际社会共鸣,反而遭到欧洲国家的一致反对。征求了欧盟各成员国的意见后,萨科齐后来改口道歉,表示用抵制北京奥运会的方法羞辱中国是错误的,“中国是(维持)世界和平和安全的重要因素,你怎么能在一个对十多亿人如此重要的问题上抵制中国?”

不邀请则无抵制!为何拜登政府外交抵制北京冬奥会是无中生有?

特鲁多、拜登

加拿大政府可能很快会跟进

如今,美国政府宣布“外交抵制”北京冬奥会,其他西方“盟国”是否会跟进?加拿大首相特鲁多曾透露,最近几个月加拿大议会和政府一直在讨论是否对北京冬奥会进行外交抵制。美国媒体报道称,接近特鲁多团队的许多人敦促首相选择发布声明抵制,但加拿大外交部内有不同意见。12月6日,加拿大驻华大使鲍达民宣布辞职,将于月底回国。

分析人士指出,加拿大政府有可能在12月9日拜登召集的所谓“民主峰会”前后正式宣布“抵制”,作为加拿大捍卫西方“民主”的具体行动;但如果低调处理,则可能延迟到冬奥会结束后再正式派遣大使,以避免大使到任而不出席冬奥会造成中加关系紧张。鲍达民辞职时强调,加中关系对加拿大是至关重要的,希望继任者能加以注意。

不过,在迪克·庞德看来,加拿大政府无论怎么做,都可能是“自作多情”。“我的猜测是,如果中国认为加拿大可能做出这样的举动,中国政府就不会邀请任何加拿大官员出席冬奥会开幕式,那么加拿大的任何动作都算不上抵制,因为有邀请才算抵制。”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美国盟友和“民主峰会”的参与国都有意愿抵制北京冬奥会。韩国青瓦台国家安保室长徐薰12月2日访华时,代表韩国总统文在寅明确表示支持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已表示期待以国际奥委会道德委员会主席的身份出席本届冬奥会,有消息称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等国际政要也可能发布支持北京冬奥会的声明。

即使在存在“抵制”杂音的西方国家,一些政界人士也表达了不同意见。澳大利亚前总理高夫·惠特拉姆之子、悉尼申奥委委员尼古拉斯·惠特拉姆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指出,即使中澳关系出现波动,但澳大利亚国内明确提出“抵制冬奥”的主流政客也只有“一两人”。英国媒体则披露,英国驻华大使吴若兰反对本国外交部采取更激进的对华政策,目前英国政府考虑的“抵制”政策可能是不特别派遣代表团,但允许驻华大使本人出席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事实上完全不算是抵制”。

分析人士指出,未来一段时间,美国政府可能继续施压其盟友发布公开声明、命令本国大使不出席开幕式,但当美国政府将非政治的奥运会变为政治角斗场,华盛顿就已经输了。美国的“抵制”不会对北京冬奥会造成什么实质影响,但却实实在在地损害了缓和中的中美关系。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