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学士”为什么连宰相都害怕?看完它的历史由来后恍然大悟(2)

2024-01-03 17:02     360kuai

安史之乱以后,由于天下用兵频繁,军国多务,深谋密诏,皆出自"翰林学士院"。因此,翰林学士的地位就更加重要了,许多军国要事,甚至不与中书省商议。据《旧唐书·陆贽传》记载,德宗时,泾原兵变,天子出奔,翰林学士陆贽"行止辄随从","虽有宰臣,而谋猷参决,多出于贽,故当时目为'内相'。"

宪宗时又于诸学士中选资高望重者一人为承旨学士,参谋禁密,权任独重,元稹《翰林承旨学士记》云:"大凡大诏令、大废置,丞相之密画,内外之密奏,上之所甚注意者,莫不专对,他人无得而参"。这种翰林学士承旨的职权,实际上已经不只是起草文书诏制了,还直接出谋划策于内廷分割外朝宰相议政之权,可谓名副其实之"内相"了。

因为,翰林学士都是皇帝身边的近臣,深得统治者信任,所以丞相往往会在这群人中诞生。翰林学士随着政治需要发展壮大,这就意味着草拟诏书不再是中书舍人的特权。从这以后,历朝历代的诏书都被分为"内制"和"外制"两种:

由翰林学士起草的,便是"内制",一般来说里面都是些关乎军国大政的重要内容;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