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放纵不幸被感染,一副面具从早戴到晚,一个愿望永记在心间!一名艾滋患者的独白(5)

2021-11-29 14:36  半岛都市报

“终于,我从黄岛的一家银行拿到3.4万元贷款,到第二年我才慢慢回过神来,其实这并不是贷款,而是一款保险产品。每月还两千元,要在两年内还款6.4万元。”这笔贷款需要亲人担保,虎子的父母都是农民,思想保守,听说他要干的事情,死活不同意,“当时我急得都哭了,就差给他们跪下了。”

办公室收拾好不久,虎子邀请疾控中心的领导来参观,简陋的布置,显然让对方很是惊讶:这处房子很旧,里面只剩一台大屁股电视,还是房东不想要的“破烂”。然而他没想到,就连这台电视机也是用了两年之后,虎子才舍得卖掉,一共卖了25元钱。

新闻周刊丨一次放纵不幸被感染,一副面具从早戴到晚,一个愿望永记在心间!一名艾滋患者的独白

租用了多年的老办公室和那台大屁股电视。(受访者供图)

花两天收拾完厨房,就成了后来接待过近千人次的检测室。这里只有4平方米,仅容两人侧身同行,虎子还是鼓起勇气在门口贴上了“VCT检测室”的标签。

“很多人听说我要成立防艾公益组织,第一句话是:你是不是吃饱了撑得没事干?养老、助残,干啥不好,你干个艾滋病。”朋友们都不理解,“就连租我房子当办公室的隔壁大爷,也觉得我有问题。老大爷不知道自己隔壁住了什么人,但看到每天很多陌生人进进出出,于是频繁地找物业,说我扰民。”现在回忆起这些往事,虎子已经释然,报之一笑。

“后来,有志愿者在世界艾滋病日时,把象征着关爱的小红丝带贴到了门外的LOGO上。物业一看,这还了得,急忙跑来让我写承诺书,保证不会给小区带来不好的影响。”当虎子把“青岛青同防艾志愿服务中心”在民政局登记的复印资料交给物业时,对方这才松了一口气,“原来你们是个正规单位,不是干传销的。”

新闻周刊丨一次放纵不幸被感染,一副面具从早戴到晚,一个愿望永记在心间!一名艾滋患者的独白

旧办公室里用厨房改造的简易VCT室(自愿咨询检测室)。(受访者供图)

“这事我愿意做,值得做”

“创立这样一个公益组织,初衷其实很简单,我有一个朋友怀疑自己感染了艾滋,天天失眠,又不好意思去医院或者疾控中心检测,快要崩溃了。”

2013年时,虎子还在医疗系统工作,之前做过防艾志愿者,操作过采血和使用检测试纸,青同防艾志愿服务中心创立之初,他还只是兼职做公益,“白天上班,下了班就赶紧往租的房子里跑,中午累得窝在破沙发上睡觉,整整两个小时,屋子里都是我的呼噜声。”

新闻周刊丨一次放纵不幸被感染,一副面具从早戴到晚,一个愿望永记在心间!一名艾滋患者的独白

晓颖为咨询者解答问题。

40多岁的晓颖,是中心的老员工之一。“10年防艾志愿者,8年半全职。”晓颖回忆起自己的经历:那时他还在一家餐饮公司做主管,旺季工资8000多元,淡季工资6000多元。“2011年就认识了虎子,后来就跟他来做公益组织了。来了以后,工资是原来的三分之一。”晓颖做出辞职的决定很干脆,他的记忆里没有纠结,当时就觉得这事“我愿意做,值得做”。

晓颖家也是农村的,用钱的地方多,做防艾志愿者的同时,他要兼职打3份工以维持生计:凌晨3点半到早餐店上班,忙到8点,然后到防艾志愿服务中心工作,下午5点到10点,在大商超里兼职理货员,干4个小时后再去酒吧卖酒,一直干到凌晨两三点钟。每天骑着电动车在这几个点之间穿梭,持续了3年时间。

“2018年的冬天下小雪,从酒吧赶往早餐店的路上,拐弯处有积雪,我直接摔了一跤,当时就坐在地上开始哇哇大哭。”那一刻,异乡奔波的艰辛和心酸一股脑涌上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