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始于1861年,为何北洋水师却建于1888年?(3)

2024-10-08 06:02  360kuai

为购买一支舰队,清政府付出了高昂的学费,这极大地刺激了清朝的敏感神经。于是,清政府遂将目光转向投厂造船来打造自己的海军。实际上,早在1861年曾国藩就在安庆军械所筹划建造自己的轮船,而这一年也是朝廷将"夷务"一词正式改作"洋务"的一年。可是,熟读经史子集的曾国藩根本不了解造船是需要先进科技水平做铺垫的,仅凭手工仿造是行不通的。结果,曾国藩于1863年打造出来的小火轮"行驶迟钝,不甚得法。"除了曾国藩,晚清名将左宗棠也尝试过在杭州用手工造船。结果,也是"试之西湖,驶行不速"。仿造轮船的失败,使这些开明之士不约而同地感到:想要造好船,必须采用机器生产并借重外国的技术人才。于是,最能体现晚清造船技术水平的江南制造总局以及福州船政局相继诞生。截止到1874年,清政府一共自造了20艘舰船。自强运动正常进行,清朝的中兴似乎也是指日可待。谁知,1874年4月爆发的日本侵台事件却打了清政府一记响亮的耳光。

1871年1月,琉球渔民69人因遇飓风漂流到台湾南部,并于台湾高山族人发生冲突,导致54名琉球人被杀,琉球王跑到日本去诉冤。派去中国交涉此事的日本人心怀叵测,他们揪住清政府不得体的答辩,否认高山族居住的台湾是中国领土,遂于1874年4月派兵对台湾兴起问罪之师。这一年,是日本明治维新运动的第6年。彼时日本的军事实力还十分孱弱,陆军总兵力不到2万人,海军是从幕府和各诸侯手中接收的17艘破旧舰只组成,兵力不到3000人。当年5月,3600名日军在台湾琅玡登陆。清政府闻讯后,立即决定调派5000湘军和6500淮军入台增援,同日军大打一仗。可当听说日本拥有两艘英国造的铁甲军舰时,清政府竟不由得胆怯起来。原来,清朝自造的舰船多是用外国的机器和材料拼凑起来的,即使是排水量几千吨的炮舰,外面也仅包上了一层铁皮,舰上也只安装了小口径的火炮。根本不适合海上作战,只能用于沿海或内河。

清政府就出兵一事犯了踌躇,日本也陷入了两难境地:一是自忖和清政府总体实力悬殊过大;二是登台日军遇到了时疫和当地官民的反击,部队折损颇多。于是,在西方列强的调停下,日本在向清政府索要了50万两白银后便撤了兵。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