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管军八位”,聊聊北宋三衙成熟的管军制,文明理性化的体现(6)

2022-08-02 08:59  360kuai

宋代军权三分制:枢密院枢密掌兵籍虎符,三衙管诸军,率臣主兵柄

从此以后,殿前司与侍卫马军司、步军司合称为禁军"三衙"。三衙都指挥使合称为"禁军三帅",藩镇军队遭裁撤,地方上的厢军也没有了战斗力,三衙禁军的权利地位凸显出来了,禁军除驻防京师以外,分驻天下军事要地。这样,只要抓住了三衙禁军的军权,那么,从指挥系统方面,皇帝在中央自然是要控驭一切的,标志着以管理中央禁军为中心,"分天下之兵而领之"的军管制度在宋初正式确立。

宋太宗在太祖朝的基础之上,又对殿前、侍卫二司进行了两方面的调整。首先,恢复了殿前副都指挥使一职;然后,设置捧日、天武四厢都指挥使和新设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二职,"两司三衙合十二员",也就是说,管军人数达到最多的十二人。

直到宋仁宗朝,三衙管军制度才得以定型,其编制不再像宋初三朝那样增减不定,除殿前和马步军都指挥使"或不常置"以外,实际编制固定为三衙四厢"管军八位":殿前副都指挥使和都虞候、马军副都指挥使和都虞候、步军副都指挥使和都虞候,还有,捧日天武四厢都指挥使、龙(武)神卫四厢都指挥使。

丽水市庆元县大济村,历史上人口不足三百人,自宋仁宗1024年,到宋理宗公元1256年,走出26位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