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管军八位”,聊聊北宋三衙成熟的管军制,文明理性化的体现(7)

2022-08-02 08:59  360kuai

明代李贽更加认为:仁宗一朝,"鉅公辈出,尤千载一时也",毋庸置疑,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尤其仁宗朝人才鼎盛,出现了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名臣,比如范仲淹、、包拯、文彦博、种世衡等,甚至活跃在神宗、哲宗朝乃至徽宗前期的王安石、司马光、刘挚等一大批人才,实际上也都是仁宗一朝养育而成的。文学、艺术、思想、学术和科学技术上更是群星灿烂,如柳永、苏轼、欧阳修、黄庭坚,周敦颐、程颢、程颐、沈括等等。

北宋的繁荣,之所以全面开花,除了仁宗皇帝施忠厚之政的原因之外,防止地方形成割据势力而导致内乱的"管军八位"禁军制度是社会稳定最直接的原因,稳定的社会环境才能推动人才的培养啊。

北宋重文抑制,人人都想当文官

北宋在三衙管军制度上的安排,体现在三衙管军人员上的变化上,管军人员时增时减,而增减情况又是皇帝根据政局战事随意而定的,甚至就是自己的意愿。比如,真宗景德年间,出现了马、步军缺帅的混乱局面,使得殿前都指挥使高琼兼领马、步二司,最终在高琼进谏下,真宗才恢复殿前、马军副都指挥使的职务,但马、步军都指挥使依然一直空缺。这个时候,辽宋战争的基本结束,真宗的这种安排,就是有意大规模地裁减军队,对高级将领的尽量压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