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的命运之战:动荡的秦汉帝国生命线(2)

2021-09-29 10:20  360kuai

中国历史上农牧业分界线的形成,最早可以推至战国时期。

战国以前,在黄河流域的各个诸侯国之间,杂居着很多少数民族。他们有的从事狩猎,有的从事畜牧业,与中原的华夏族的农耕区处于交错的状态。同时在不同的诸侯国之间还出现了大量空闲的土地,这里即非农地,也非牧地,所以在战国之前,农牧业分界线并未完全形成。

战国时,铁器开始得到广泛的运用,工具的进步促使种植业得到了质的飞跃,随之农业的区域范围开始进一步扩大。比如秦孝公时期就颁布"废井田,开阡陌"的政策,并且奖励农民进行大规模的垦荒活动。此时战国七雄为了适应农耕的发展,也开始纷纷进行变法改革。

而杂居在中原边缘的戎、羌等部落受到中原各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纷纷放弃了之前以游牧或者狩猎为主的生活方式,逐渐向农耕经济转变。在北方草原的民族,由于受到技术,以及环境的限制,还继续从事着以畜牧业为主的经济方式,到了战国时,中国古代的农牧业分界线就基本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