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廷和任务简介的介绍(7)

2021-09-25 08:39     360kuai

封建史家对杨廷和在正德、嘉靖之际的活动给予很高的评价。《明史》的作者称他:"扶危定顷,功在社稷,即周勃、韩琦殆无以过"。焦竑称他:"有宰相之才,虽姚崇何以过之?"对杨廷和的功绩,连明世宗也无法否认。杨廷和死后,明世宗曾向大学士李时问起太仓积粟情况,李时回答:"可支数年,由陛下初年诏书裁革冗员所致。"明世宗很有感慨,说:"此杨廷和功,不可没也。"

大议礼起晚境凄凉

世宗即位,杨廷和对他抱有很大希望,"自信可辅太平",重振大明王朝。杨廷和办事勇于负责,敢于坚持己见,"事事有所持诤"。他多次上疏,劝世宗:"……务民义,勤学问,慎命令,明赏罚,专委任,纳谏诤,亲善人,节财用。语多剀切"。但是,一场在今天看来毫无意义的争论却断送了他的政治生命,他的宏伟抱负也顿时化为泡影。

武宗无子,世宗以外藩入嗣大统,按封建礼教,应尊孝宗为皇考。但世宗尊崇私亲,横生枝节,始则坚持尊本生父母为帝后,既而又欲改称孝宗为皇伯考。杨廷和等阁臣则引经据典,力言不可。"君之所争为孝思,臣之所执为礼教",开始了持续数年的"大礼议"之争。"当是时,廷和先后封还御批者四,执奏凡三十疏","持论益不挠,卒以是忤帝意","帝常忽忽有所恨"。杨廷和被迫"累疏乞休",嘉靖三年二月致仕,结束了自己几十年的宦海生涯。以后,大礼仪之争愈演愈烈。嘉靖七年,"《明伦大典》成,诏定议礼诸臣罪",已退居林泉之下的杨廷和也没能幸免,被削职为民。第二年,在寂寞中死去。

大礼仪之争,在今天看来毫无意义。但杨廷和等人持论不挠,敢于和皇帝抗争,罢官廷杖在所不惜,身家性命置之度外,明代士气之昌,于此可见一斑。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