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廷和任务简介的介绍(8)

2021-09-25 08:39     360kuai

杨廷和失宠于世宗,倡大礼之仪固然是主要原因,但还有一个因素值得注意,即世宗的猜忌。史载:"帝颇事斋醮,廷和力言不可……江左比岁不登,中官请遣官督织造",世宗"趣内阁撰敕"。"廷和等不奉命,因极言民困财竭,请毋遣。帝趣愈急,……且戒毋渎扰执拗。廷和力争,……不能止也。"作为封建帝王,当然不愿臣下多嘴多舌。更有甚者,杨廷和以倡大礼仪忤世宗意,"左右因乘间言廷和恣无人臣礼",世宗意遂内移。明朝中叶以后诸帝多是昏聩无能之辈,专制皇权却丝毫不容侵犯。嘉靖七年,《明伦大典》成,世宗降敕称杨廷和"以定策国老自居,门生天子视朕",身为人臣而目无君上,恐怕是杨廷和生遭贬窜且戮及身后的更深刻的原因。对此,杨廷和身居庙堂之时或许即有所察觉。史载,"杨石斋当国日,一弟为京卿,二弟为方面,诸子姓布列中外甚众。子慎复举进士第一人,贺者皆至,公颦蹙曰:'君知为傀儡者乎?方奏伎时,次第陈举,至曲终,必尽出之场。此亦吾曲终时已,何贺为?'"伴君如伴虎,信然!

纵观杨廷和一生,觉得他不失为封建官僚中的杰出人物。武宗童昏,宦竖擅权,佞悻横行,他身为宰辅,在处境困难的情况下,"镇静持重","补苴匡救",兢兢业业,支撑危局。正、嘉之际,他锐意改革,力除武宗时弊政。改革虽然因他被迫致仕而没能继续下去,但还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以后的几次改革开了先河。他为官清正,虽"位及人臣,而居处同于寒素";他关心民间疾苦,为家乡"通水利","修县城","置义田",作了不少好事,很受时人称道,一生博学鸿毅,光明正大,积极倡导励行"新政",对明朝之中衰起到一定振治作用,诚如李东阳说:"吾于文翰,颇有一日之长,若经济(经邦济国)事,须归介夫。"

人物轶事

一夜五更,半夜五更之半。

三秋八月,中秋八月之中。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