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历来区分华夷的标准也不同,最早的时候曾经以文明的先进程度和民族来划分,比如在周时期就是两种同时进行,秦朝以后,区分华夷的标准逐渐转变,以文化认同来区分华夏,只要认同华夏文化的都可以算作是中华,不认同的就是夷,所以有很多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也都以中华自居。
统一王朝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最周边的少数民族进行有效的统治,在汉朝的时候采取了很多种方式,比如和亲、互市、朝贡等,最有效的还是朝贡,有了朝贡,和亲、互市那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所以汉朝统治者经常封少数民族首领为王、候、长等,这种方式一致沿用到清朝,只不过在唐朝的时候发生了变化,唐朝由于地图疆域广大,而且对于有些小的部落直接灭国进行统治,而对于大的部落或者国家则不行,于是唐朝对西南、西北等少数民族采行羁縻政策,承认当地土著贵族,封以王侯,开放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