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最会打仗”的皇帝何以对匈奴挑衅一忍再忍?原因值得深思(2)

2021-09-07 13:00     360kuai

接下来的连续几年,其境内遭受到了连年的旱蝗,“赤地数千里,人畜死耗大半”。

这还不够,东面的乌桓还借此机会,连连向匈奴发动攻击,逼迫得无数匈奴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匈奴的国力因此日下千里,国势衰微。

在这样生死存亡的关口,匈奴贵族中又发生了争夺统治权的内讧。

应该说,这正是消灭匈奴的大好时机。

这样的时机,千载难逢。

建武二十七年(公元51年),匈奴“人畜疫死,旱蝗赤地,疫困之力,不当中国一郡”。

时任左中郎将的臧宫与杨虚侯马武联合上书,请求要将大汉的心腹大患彻底从地球上清除,一了百了。

他们说:“数万匈奴人的性命全悬于陛下一人之手,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我们不能因为固守文德而堕废武事啊。”又说:“要灭掉匈奴,不过指掌之间,我们做臣子的担心陛下仁恩不忍,文臣胆怯,白白错过了这万世刻石之功。”

遥想当年汉武帝,屡次调兵遣将,大将卫青、霍去病,数度出塞,虽然对匈奴多有杀伤,但总是功败垂成,最后不了了之。

而现在,一旦能平灭匈奴,就能完成汉朝几代人的心愿,堪称“万世刻石之功”啊。

面对“万世刻石之功”的巨大诱惑,刘秀最终还是放弃了。

在他看来,“逸政多忠臣,劳政多乱人”,国家刚刚安定,百姓尚未喘过气来,劳师动众,只能走上王莽当年的老路。

他说:“今国无善政,灾变不息,百姓惊惶,人不自保,而复欲远事边外乎?”

他毅然做出了“苟非其时,不如息人”的选择。

又说:“有德之君,以所乐乐人,无德之君,以所乐乐身。乐人者其乐长,乐身者不久而亡”。

而就在这样的背景下,马援还到处宣扬他那“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的好战言论,自然是和刘秀偃武修文的治国理念格格不入的了。

晚年的刘秀,爱惜民力和国家财力,反战厌战,全心致力于与民生息,基本上,谁和他谈论军事谁触霉头。

皇太子刘强对父亲行军打仗的事很有兴趣,跟很多青少年一样,把父亲当成自己的崇拜偶像,一天,向父亲请教攻战之事。

刘秀大为生气,斥责道:“往昔卫灵公向孔子请教争战之事,孔子不答。此非尔所及。”

刘强是真定王刘杨的外甥女郭圣通所生,刘秀定都洛阳,立郭圣通为皇后,刘强为太子。

可是,天下人都知道,刘秀最爱的人是阴丽华。

“娶妻当如阴丽华,仕宦当如执金吾”,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玩笑话。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