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如何高级黑刘邦?(4)

2022-10-12 14:19  360kuai

为什么说秦"盖若天所助"呢?只要细看《六国年表》就可以知道,六国为了各自的利益,相互之间战斗不休,而结果不是实现了六国的利益,而是在客观上为秦灭六国扫清了道路。正如孟子(《孟子·万章上》)所云:"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六国互斗,本来是为各自的利益,没有人是为了秦的统一才这样做的,而结果却招致秦灭六国。这就是莫之为而为、莫之致而至的天命。

秦灭六国以后,不再封建诸侯,本来是为了巩固帝国的统治,而客观后果是为后来者扫清了道路。正如司马迁所云:"秦既称帝,患兵革不休,以有诸侯也,于是无尺土之封,堕坏名城,销锋镝,锄豪杰,维万世之安。然王迹之兴,起于闾巷,合从讨伐,轶于三代,乡秦之禁,适足以资贤者为驱除难耳。"秦废封建,本来是为了自己统治的利益,而结果在客观上却为汉的兴起扫清了道路。这也是莫之为而为、莫之致而至的天命。"岂非天哉,岂非天哉"也正是接着上面所引的这一段话而来,所以这里的天命就是指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发展趋势。

上文说到"岂非天哉"可以作为刘邦得天下靠运气来解释,那么这一份好运为什么偏偏落到了刘邦的头上呢?对于这一点,司马迁未作解说,大概也不便解说。这里只能谈谈个人的理解了。

如果从这个角度看,司马迁所讲的那些像是讽刺挖苦刘邦的话,那不就是说明他最没有贵族习气吗?我们不妨把司马迁的那些话当作是对刘邦的讽刺挖苦,同时也不妨把那些话看作正是对刘邦之所以为"大圣"受"天命"的解释,只要我们不抱着腐儒之见理解"大圣",而从时代精神来看问题,似乎这也不是不可以的。清代学者赵翼在其《廿二史札记》里写了"汉初布衣将相之局"一条,很有意思。他也是以"岂非天哉"来作为其文章的结语的。我的管见也可以说是受了赵翼的启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