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给诸葛亮面子,益州人早已卖了蜀汉集体投降曹魏

2025-02-17 14:02  360kuai

《三国志 蜀书》中有一特殊篇章,叫《杜周杜许孟来尹李谯郤传第十二》,写的是三国时期的益州名士,其记述非常详尽,字数达到八千八百多字,要知道蜀汉五虎将的合传也不过三千六百多字,不到名士传的一半。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三国志》作者陈寿自己也是益州名士的一员,本篇传记中的人物,大多是陈寿的老师,师叔,师祖,其传承有序,脉络清晰,陈寿对这些前辈的事情相当了解,自然可以说的比较清楚。

另外,陈寿在这篇传记中也埋藏了一条引线,隐隐约约告诉了我们蜀地名士虽然敬重诸葛亮,且对蜀汉数十年统治颇有赞许,但私下里并不支持蜀汉政权,以至于邓艾三万疲卒兵临城下,以谯周为首的蜀地名士就立刻劝后主投降,巴不得蜀汉早点灭亡。

这条引线其实就是一句话,确切的说,是一句流传甚久,流传极广的著名谶语,据说它出自汉初儒家高人对儒家经典《春秋》的神学解读《春秋谶》之中,原文是:"汉家九百二十岁后,以蒙孙亡,授以承相,代汉者,当涂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