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3:正如清代史学家王鸣盛《十七史商榷》所说:"计蜀亡之岁,寿年已三十有一,旧君故国之思,最为真切,具见篇中,可一一寻绎而得之。"另从他专门为蜀人写有《益部耆旧传》也可看出。
注4:见《晋书 陈寿传》:"寿父为马谡参军,谡为诸葛亮所诛,寿父亦坐被髡,诸葛瞻又轻寿。"
注5:国不置史,注记无官,是以行事多遗,灾异靡书。诸葛亮虽达于为政,凡此之类,犹有未周焉。
注6:就在蜀汉灭亡前夕,向充还和步兵校尉习隆向后主上表,请求为诸葛亮立庙。
注3:正如清代史学家王鸣盛《十七史商榷》所说:"计蜀亡之岁,寿年已三十有一,旧君故国之思,最为真切,具见篇中,可一一寻绎而得之。"另从他专门为蜀人写有《益部耆旧传》也可看出。
注4:见《晋书 陈寿传》:"寿父为马谡参军,谡为诸葛亮所诛,寿父亦坐被髡,诸葛瞻又轻寿。"
注5:国不置史,注记无官,是以行事多遗,灾异靡书。诸葛亮虽达于为政,凡此之类,犹有未周焉。
注6:就在蜀汉灭亡前夕,向充还和步兵校尉习隆向后主上表,请求为诸葛亮立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