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北洋水师最后是被自己的大炮给消灭的。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打响后,北洋水师在丰岛海战和黄海海战后,退缩到威海卫港。1895年1月20日,日军从山东半岛荣成湾登陆,围攻威海卫军港。清军溃不成军,炮台丢失,日本军队将原南岸炮台的7门大炮修复,从海岸射击北洋水师。克虏伯大炮的威力砸在自己的身上,真是惨不忍睹,近代诗人黄遵宪写了首《哭威海》,"万钧炮,弃则那;炮击船,我奈何?船资敌,力犹可;炮资敌,我杀我"。
李鸿章主持北洋海军重点建设旅顺、威海两个战略基地。工程由德国人承包,或请德国工程师参与建造,以克虏伯大炮为主,建成了远东最大的近代化军港、防卫炮台综合体系。
1890年,威海各海岸炮台建成以后,曾被人誉为"东海屏障"。李鸿章于1891年北洋海军进行军事演习之际,特地视察了这些炮台,并给予高度评价:"均得形势,做法坚固,足与大连湾各台相埒……锁钥极为谨严""但就渤海门户而论,已有深固不摇之势。"(戚海莹《甲午战争中的德籍洋员汉纳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