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承明制",相信对于清朝官场制度以及政治思想有所了解的朋友们对于这四个字一定不会感到陌生,清军入关逐步统一中原之后,清朝政府为了保证国家迅速从王朝更迭中恢复到正常运行以及进一步发挥统治阶级的统治效率,并未更改国家政治体制,而是基本沿用了明朝政府所普遍使用的政治体系。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在研究清朝官场制度之时就有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参考依据--明朝官场制度,这也是当今史学家经常要将明清两朝的官场制度联系到一起的原因。
想要了解清朝的官场制度,我们就必须先了解清朝建立的大致历史,作为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清王朝从来不会缺少后世史学家们的关注,有人说它奠定了中国的政治版图,保证了我国民族的融合性,对于中国的历史进程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也有人说清王朝中期开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致使中国迅速落后于西方诸国,到了晚清时政府又在自卫战争中屡次失败致使不得不签订众多丧权辱国的条约。对于清王朝是非成败的争论永远不会结束,我们不能对于历史进行准确的评价,只能通过不断的发掘来完善我们所并不了解的历史。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公元1616年(万历四十四年),清王朝的奠基人、当时的女真首领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在建州建立后金政权,20年之后(公元1636年,明崇祯九年;后金天聪十年),经过先辈一系列的艰苦奋斗,努尔哈赤之子爱新觉罗·皇太极将国号由"后金"更改为"清",他也在盛京正式称帝,改元崇德。此时的明王朝早已不是当年那个万邦来朝的辉煌帝国,宦官专权、皇帝无能······内忧外患已经拖垮了大明王朝的根基,明思宗朱由检继位之后尽管勤于政事、扫除逆党,但他用人猜忌、做事不够决绝,致使明朝在多次对敌战争中由胜转败,最终也被李自成率领的大顺政权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