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期一统中国的清朝
公元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明朝边防大将吴三桂降清,清朝多尔衮率领大军在毫无抵抗的情况下通过山海关正式进入中原,在日后10多年间,清军平定大顺、大西、南明等政权,并且在康熙年间扫除了吴三桂的"三藩之乱",真正意义上完全统一了中国。想要了解清朝的官场制度,我们自然要根据清朝的历史将其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入关前与入关后。
入关之前的内阁制度
清王朝在入关政权顶多算是一个中国的割据政权,此时他们更多将注意力放在军事系统之上,对于官场制度并没有制定详细的划分,其主要代表便是清太宗皇太极于公元1628年(明崇祯元年;后金天聪二年)创办的文馆,《清史稿·职官志》明确记载皇太极在那一年的4月份召集心腹大臣宣布创设文馆,命巴克什达海及刚林等具有一定知识素养的满人开始筹备翻译汉族书籍的工作,而库尔缠及吴巴什等人详细记注后金政事。文馆虽为皇太极首创,但其实也借鉴了明朝的内阁制度,考虑到后面清朝在入关后也模仿明朝重新设立内阁,我们其实也可以将皇太极创立的文馆理解为清朝内阁的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