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景帝时期就爆发了七国之乱,后期汉武帝推行了"推恩令"虽然削弱了诸侯王的实力,但是文化不兼容问题一直没有解决。这个时候董仲舒就建议压制其他学派,只尊重儒家,董仲舒是一位公羊学家,他们信奉《公羊传》。《公羊传》是一部解释孔子《春秋》的经典,我们学过《论语》都知道,春秋笔法惜字如金,一句话有好几种解释,公羊学家就是解读孔子学说的一个学派。
这个学派要求政治与文化要高度一致,并且要实现以道德教化百姓,同时还把法家思想融入《春秋》解释体系中去,这些思路非常符合汉武帝想法。而且当时的社会还是依靠血缘的宗族社会,儒家这些宗法思想还是受到百姓认可。
这些看上去与法律不相容的制度,实际上维护社会最大限度稳定性。比如妇女如果嫁给丈夫要听从丈夫的,丈夫死后要听从儿子的。家族有了单一核心,让家族更有凝聚力,不会因为改嫁造成社会动荡。据《汉书》记载,汉武帝按照董仲舒的意见修订法律300多章,在民间收到良好的效果,这也是后世各封建王朝效仿汉武帝的原因。
我们历史中对于汉武帝的记载大都来源于《史记》,《史记》更多的是从儒家角度看这些问题,评价帝王的成败是否符合道德的要求。但是我们从大历史观的角度看,每个人都有时代的局限性,也有时代赋予的机会,汉武能够抗击匈奴成功,有匈奴内部分化的功劳;推行"外儒内法"是解决政治统治中稳定性问题;"重农抑商"是为了抑制土地兼并,抗击匈奴的需求等等。如果回到过去,汉武帝绝对没有想到他解决问题的同时,会给后世留下这么多效仿的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