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创设之初一项政策失误 成为了后来走向失败的根源(4)

2021-05-17 10:00     360kuai

首先,在创业之初,抛开天王洪秀全来看,太平天国首领层的每个人,包括东、南、西、北、翼五王,都直接达到了各自在这个创业团队中所能达到的最高爵位。只要洪秀全这个"万岁"不动,其余的什么九千岁、八千岁,全都没有了上升的空间,客观上而言,会助长太平天国首领层的惰性。

而比助长惰性更危险的是,在永安建制之时,洪秀全已经把各王之间的顺序排位固定了下来。在最开始,洪秀全的确是按各人的能力、资历、功绩等作为考量,来确定五王的排位,其中杨秀清比其余四人高出一等,故规定四王受东王节制。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变化,各王在战争中立下大功,却因为封爵过早和过高,只能原地踏步,无法获得升迁的激励,便会容易心生不满,出现高层的内部权力争斗。

我们所熟悉的天京事变,便是因为高层长期地位固化,人心思变所导致。杨秀清长期处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特殊地位,加上洪秀全本人对世俗的政务军务不太敢兴趣,交由杨秀清处理,并赋予了他极大的政治权力。在定都天京之后,杨秀清渐渐不满足于东王九千岁的位置,于是自导自演了一出"天父下凡"的剧情。因为洪秀全一直自称是天父的次子,杨秀清便堂而皇之以"父亲"身份,命令洪秀全跪在跟前,把他也封为"万岁"。

一方面杨秀清想和洪秀全平起平坐,甚至进一步夺权;另一方面如北王韦昌辉等人也早已对杨秀清不满,企图联合洪秀全绞杀东王,夺取他的权位。永安建制时封王过早留下的后遗症,因为这次矛盾激化而在短时间内彻底爆发了出来。东王与北王互相仇杀,翼王出走,导致太平天国内部元气大伤,自此以后只能在南方采取守势,而失去继续北上对清廷造成实质威胁的能力了。

参考资料:《清实录咸丰朝实录》《清史稿·列传二百六十二》《天命诏旨书》《从晚清到民国》等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