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名儒情谊深重 留下不朽史话(5)

2021-09-16 19:40  360kuai

《永春县志·卷八·名胜志》载曰:"怀古堂,在蓬壶,宋陈知柔别业,其地名陈坂。知柔有诗,朱子次韵和之,所谓'好句看犹在,遗忠怆已休'者也。"怀古堂其实是陈知柔的居所兼书院,知柔与朱子曾于此处谈经讲学,慕名而来听课的各地士子差点把门槛踩烂。有文献称,陈休斋在陈岩显应庙边上还建有一座简陋而幽雅的别墅,屋外贴有一副对联以明志,其联云:"山水怡情,耻与权奸为伍;淡泊明志,欣同寒士作朋。"《闽中理学渊源考·卷十二·州守陈休斋先生知柔学派》中载:"公(知柔)平生与紫阳文公(朱熹)极厚,其经学最显著,惜亦多佚。尝自言曰:'学者要论当世尚友,考其行事,以无愧于天地间足矣'。"此处描述的陈知柔"择友观"恰与其别墅联文相呼应。

淳熙十年(1183年),朱熹复至永春,陈知柔与他酌酒赋诗,并相邀遨游南安莲花、九日、凉峰、凤凰、云台之间,后再游永春环翠亭等地,"昼则联车,夜则对榻",情谊深重。临别,知柔还于泉州洛阳桥畔置酒为朱熹饯行。谁曾想,翌年,知柔便告仙逝。朱熹闻讯大恸,撰文祭之,哀惋不尽。

数代以后,陈知柔的怀古堂废圮,史载"陈坂乡旧有怀古堂,祀有宋朱子紫阳及乡贤陈休斋先生遗像,载入州志,因代远年湮,栋宇摧折……"该堂遗址一度被乡人侵占。清同治年间,永春知州向焘下令恢复怀古堂旧地,并"添高书院",由此带动一地文风。据蓬壶镇宣委施红光介绍,怀古堂遗址今在蓬壶美中村,遗址上建有"怀古门",以示对朱熹、陈知柔两位宋代大儒的追思。

4.脍炙人口的"温泉诗"

永春普济寺隐落于蓬壶镇五班山山腹之中,独得一方幽静。普济寺始建于五代(907年-960年间),自宋代名僧音净住锡该寺后,代有高人硕彦。朱熹、张瑞图、李九我、詹仰庇、颜廷榘、王天策、文峰和尚、性愿法师、弘一法师等都曾结缘普济寺。据说,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朱熹在陈知柔的指引下前来拜访普济寺时,还曾在大殿留下"桃源甲刹"四字,这让普济寺声名鹊起。1939年4月,一代高僧弘一法师来到普济寺挂锡,一住就是572天,他在这里掩关治律,撰著《南山律在家备览》《华严疏科分》等书,更让普济寺享誉四海。如今的普济寺规模渐起,"朝圣有殿,栖禅有室,香积有厨,放生有池,望远有亭,开涧有泉",早已成为市民行走游憩、抱幽问古的佳处,追想当年朱熹访游此地的场景,不免让人有白驹过隙之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