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名儒情谊深重 留下不朽史话(6)

2021-09-16 19:40  360kuai

蓬壶还有一个神奇之处,那就是它的"汤池"。汤城村位于蓬壶东部,历史上,该村称"汤头城",这源于该村西畔临溪,有地热温泉,而这些温泉古称"汤窟"。民国《永春县志·卷二十八·杂录》载:"温泉(汤窟),一在六、七都登瀛桥北,蔡兹有诗曰:'夜深来浴自然汤,似泛灵槎出尘世。'一在龙津桥下,陈知柔诗云:'聊同不速客,来浴自然汤。'金峰山前宫田下近真武殿亦有温泉,独未见之题咏。"永春天沐温泉行政人力总监渠海波表示,古时有官道经过汤城村,南来北往的乡民既可在这里经商,又可于此饱享温泉的恩惠,"汤头城"遂成民众的向往之地。蔡兹、陈知柔既有诗赋见传于史志,那二人定是温泉爱好者无疑。朱熹亦曾以"一洗尘烦去,悠然惠尔康"之句来应和陈知柔之题咏,想必也曾于此地一试"汤窟",故发此感慨。

5.举族抗元谱写英雄赞歌

"蓬壶的名胜古迹实在很多,包括百丈岩、沈家大院、三角街骑楼式建筑群等等,足以让外地游客流连忘返。"梁谦杰介绍称。在他的带领下,我们游览了位于蓬壶境内马德山巅的百丈岩。百丈岩也叫马氏庙,始建于宋代,岩址所在的马德山海拔达999米,素有闽南"小泰山"之誉。登顶百丈岩时,但见山前云雾缭绕,远近峰峦竟似覆盖着一层霜雪,古所谓"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应不过如是吧。马氏庙主奉仙妈(又称马氏真仙),据说这里的仙妈像是肉身塑像,迄今保存完好,十分珍贵。马氏庙前的广场上屹立着一尊8米高的仙妈雕像,双手捧笏,慈爱地注视着岩下的众生。马氏庙前还有两块硕大的火山岩,

形似熊熊燃烧的蜡烛,有"天烛"之称,甚为奇特。仙妈信仰现如今已传遍闽南各地、港台地区及东南亚诸国,颇具影响。据悉,百丈岩历代以来,名人也是纷至沓来。如南宋大儒朱熹,明代名士颜廷榘、黄克晦,清代宰相李光地、爱国名将施琅等均到过百丈岩,在这里遗存的名诗名赋亦有不少。

沈家大院(又名德兴堂)就在蓬壶镇仙岭村,上世纪40年代建成,是永春籍台胞、著名企业家沈逢源的故居。院内正厅上悬"德兴堂"三字堂匾,神龛之中雕刻着各种历史人物故事及祥瑞图案,神龛两旁杉柱上有一副藏头联:"德水自长流,润屋润身定卜肯堂肯构;兴宗期后起,良弓良冶庶几为龙为光。"这是先辈明德惟馨、后人奋发图强的意思。据悉,沈家大院拥有32间房间、5个天井,布局合理,结构严整,精雕细琢,尤其在石、木、瓷雕刻和油漆方面体现出了民国时期永春工艺的最高水平。宅院内珍存林森、于右任、梁披云、季守正、林汝成等名人的诗、联、题字作品,以及窗棂木刻《二十四孝图》等,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及研究价值。笔者还在正厅发现,这里的厅堵上镌刻着"善为传家宝、忍是积德门"十字箴言,语出朱熹。想必沈逢源先生也感念朱子曾过化永春,故留其言而为传家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