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很快,革命的形势如燎原野火,瞬间席卷了大半个中国,清王朝的统治土崩瓦解已势成必然。
然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清朝灭亡之际,一万多名由旗人组成的、负责保卫京师,并有着晚清最后"御林军"之称的"京旗常备军"为什么会冷眼旁观?
这一切还得从晚清风云变幻的局势和野心勃勃的袁世凯说起。
羸弱的晚清,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持续在割地赔款中不断走向衰亡,甚至英法联军的一把火将举世闻名的圆明园烧了个干净,紧随其后的八国联军在占领紫禁城,搅得煌煌帝都鸡飞狗跳,叫多少后世之人无不对腐朽无能的清王朝爆吐口水。
尽管清王朝被折腾得奄奄一息,但在政治强人慈禧的掌舵下,这艘半仓进水的破船依旧如故地航行在汹涌的历史沧海中,而在内外忧患的多方蹂躏下,以湘军、淮军和楚军为代表的汉人势力逐渐由幕后走向前台,清廷的军政开始逐渐被地方封疆大吏所掌控,尤其是"东南互保"后,汉人秉政更是削弱了清王朝的中央集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