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养老金调整通知刚挂网,涨幅定在2%,各地得按这个上限改本地方案。
不少事退老人盯着手机里的养老金账户,算着8000乘2%刚好160元,盼着下月存折能多这么些。
但其实不是这么算的--养老金调整从来不是直接乘涨幅,得拆成定额、挂钩、倾斜三步算。
比如去年陕西的方案,定额给32元,工龄15年以下统一加8元,16年以上每多一年加1.8元,再按养老金水平挂1%。
40年工龄的事退人员,8000元,去年能涨32+8+25×1.8+8000×1%=165元,比160元多5块。
但今年不一样,涨幅降了1个百分点,而且政策明着偏向中低收入群体--事退人员的养老金比2024年全国人均3500元高两倍多,肯定会被"压一压"。
要是陕西今年方案变了,定额涨到35元,工龄16年以上每满一年只加1.2元,养老金挂钩降到0.7%,还是40年工龄、8000元,不算高龄倾斜,能涨35+8+25×1.2+8000×0.7%=129元,比160元少31元,涨幅才1.6%。
这不是瞎猜,去年3%涨幅时,事退人员的实际涨幅就比企退高,今年要平衡,肯定得把事退的挂钩比例往下调。
为什么要这么做?
其实是为了公平。
中低收入群体的养老金本来就低,比如企退人员每月3000元,涨2%才60元,不够交水电费;事退人员8000元,就算涨1.6%,也有128元,比企退多一倍。
政策偏向他们,就是让钱花在更需要的人身上--毕竟养老金是兜底的,不是让高收入群体再赚一笔。
下周各地方案陆续出来,事退人员的涨幅肯定不会像直接乘2%那么多,8000元的大概能涨130左右,具体看当地的定额标准和工龄挂钩系数。
要是年龄大,比如70岁以上,能多拿10-30元,但也补不上挂钩部分的减少。
反正养老金调整不是"一刀切",谁拿得多谁就该少涨点,谁拿得少谁就该多涨点。
这样下去,企退和事退的差距才会慢慢缩小,大家都能分享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