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的左宗棠3次落榜,他凭什么样的本事能赢得众多大腕器重?(2)

2025-04-12 16:22  360kuai

在此后几年时间里,左宗棠3次赴京参加会试,结果却都是名落孙山。此时左宗棠的年纪也老大不小了,但他并不需要为生计发愁,因为周家财资丰厚,岳父岳母对这位接连落榜的女婿也非常重视。因此左宗棠每天的生活不是窝在家里研读《天下郡国利病书》、《读史方舆纪要》等经世致用的书,就是出门拜会各界名流,与他们高谈阔论。可以说周家的支持对左宗棠日后的成就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在赋闲期间,左宗棠又得到了许多湖南籍名流显宦的赏识和推崇。其中包括与曾国藩合称为"曾胡"的胡林翼,时任太子少保兼两江总督(相当于现在副国级干部)的陶澍,以及主持"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林则徐。当时左宗棠还没有一官半职,但他所交往的这些人却都是清朝汉人中的顶级精英,陶澍甚至主动提出让他的7岁独子陶桄与左宗棠的长女订婚。那么,左宗棠为什么能获得这么多人的器重呢?其实还是与左宗棠的个人能力密不可分。

左宗棠很早就开始把学习精力投入到历史、地理、军事、经济、水利等经世致用的学科上,并在这些领域都悟出了独到见解。其实以左宗棠的聪明才智,之所以会连续3次科考落榜,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他在学习上注重实用性,而逐渐荒废了八股文考试的缘故。

左宗棠虽然在科举考场上接连遭受挫败,但他精深的学问却引起了上述这些思想开放的封疆大吏的关注。当时清朝正处于新旧思想激烈碰撞的时期,陶澍、贺长龄等持有新思想的官员早就厌烦了那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而左宗棠的出现让他们感到耳目一新。作为在官场上摸爬滚打数十年的"老江湖",陶澍等人一眼就能看出谁是潜力股,谁是垃圾股。左宗棠虽然没有一官半职,但凭他的学问与见识,只要给他提供一个支点,虽然他无法撬动地球,但却很有可能给大清王朝带来巨大变化,也正是所谓的前途不可限量。因此,年轻时期的左宗棠尽管还没什么值得称道的成就,但他却可以得到那么多大腕器重。成功的最佳途径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但在此之前,你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爬到肩膀上去,左宗棠显然是做到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