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财长彻底破防,想让我国换人,结果我国做出个意外动作

2025-10-22 17:26  郑州广播电视报

美财长彻底破防,想让我国换人,结果我国做出个意外动作,反将特朗普一军,释放信号不简单

据新华社报道,2025年10月中旬,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华盛顿一场记者会上的发言,彻底打破了大国经贸磋商应有的外交体面。这位手握美国经济政策话语权的高官,没有就中美经贸分歧提出任何建设性方案,反而将矛头对准中国商务部副部长、国际贸易谈判代表李成钢,用"煽动性言论""举止不敬""不请自来"这类充满情绪化的词汇进行人身指责,甚至捏造事实称李成钢曾扬言"若港口运输费用通过,中国将引发全球混乱"。更值得玩味的是,贝森特的言论里隐隐透出一层诉求--似乎希望中国更换谈判代表,以此避开当前美方在磋商中处处被动的局面。

熟悉国际外交规则的人都清楚,大国之间的经贸谈判,本质是国家利益的博弈,而非个人之间的意气之争。贝森特作为美国财政领域的核心官员,本该聚焦政策本身,却把精力放在攻击对方谈判代表上,这种反常举动背后,藏着美国当前在中美博弈中的深层焦虑。从公开信息来看,8月27日至29日李成钢赴美的行程,根本不是贝森特口中的"不请自来",而是"落实中美两国元首通话共识"的正式安排,美方此前还主动发出过邀请,全程都遵循双方约定的外交流程推进。贝森特刻意歪曲这一事实,无非是想通过制造"中方不守规矩"的舆论假象,掩盖美方在谈判中的理亏与被动。

美方的被动,很大程度上源于中方反制措施精准击中了其产业链痛点。就拿稀土管制来说,这种被称为"工业维生素"的战略资源,是美国军工产业和高科技产业的"命门"--F-35战斗机的发动机、"宙斯盾"系统的雷达、新能源汽车的电池,都离不开中国稀土的加工产品。中方对稀土的升级管制落地后,美国军工企业立刻陷入原材料短缺的困境,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甚至被迫暂停部分F-35的生产线,五角大楼不得不紧急协调国内稀土开采项目,却发现美国本土稀土加工能力早已断层,短期内根本无法替代中国供应链。这种现实让美方在谈判中根本硬气不起来,只能靠指责中方代表来转移视线。

面对贝森特的无端指责,中方的回应没有陷入口水战,反而打出一记漂亮的"意外动作"--10月16日,中国商务部不仅通过发言人何咏前详细还原了李成钢访美的事实真相,明确指出中方反制措施是"面对美方单边限制的正当防御",还同时公布了一组关键数据:自美方对中国造船业等行业实施301调查限制措施以来,美国国内港口集装箱处理成本同比上涨23%,航运企业亏损面扩大至40%,而中国对东南亚、欧洲的船舶出口量却逆势增长18%。这组数据看似是在陈述经贸事实,实则精准反将了特朗普时期的政策一军--要知道,当年特朗普政府推动"美国优先"政策,正是以"保护本土产业、提升就业"为口号,如今美方的单边措施不仅没保护到本土产业,反而让自己的港口和航运业陷入困境,中方用事实戳穿了美方政策的虚伪性。